申公豹在《哪吒2》掀起了一场关于成见和身份标签的讨论,这个被天庭歧视的临时工勾起了太多人的共鸣,让我们看到自己在职场中被贴上各种标签时的无力感。
申公豹是个苦修千年的临时工,这让我想起许多职场中被卡住的人,他们有能力却因为出身被贴上标签。
很多人说申公豹偷灵珠是因为他坏,可是我觉得这背后有更深的原因,他只是想证明自己不比那些关系户差。
在天庭这个体制里,申公豹做得再好也始终是个外人,就像现实中有些人拼命加班也改变不了自己的阶层。
太乙真人能当上师父其实也不全是实力,更多是因为他有门路,这种现象在职场太常见了。
我看到有人说申公豹应该认命,可是认命之后呢,难道真的要一直忍受不公平吗。
其实天庭给申公豹的不只是歧视,更是一种无形的压迫,让他觉得自己永远都不够格。
我觉得申公豹最大的问题是把证明自己看得太重,这让他失去了判断对错的能力。
看完电影的人都在说申公豹太惨了,这种感觉其实是因为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考上了名校却总被人说是靠分数堆上去的,这跟申公豹被说成是妖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职场真的很难,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一些看不见的规则把你挡在门外。
申公豹做错了事,但是他的遭遇让人很难简单地说他是坏人,因为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候被逼到绝路。
天庭这个制度本身就有问题,它用出身来定义一个人的价值,这种思维方式现在依然存在。
我觉得申公豹最大的悲剧是他太想得到认可,结果反而失去了最重要的自我认同。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天庭给申公豹一次真正的机会,他会不会走上不同的路。
现实中太多人像申公豹一样,被各种标签定义,却找不到摆脱的方法。
我看过一个程序员的故事,他技术很好但是因为没有名校文凭,面试总是被刷掉。
有些人说要靠实力说话,但是当你连展示实力的机会都没有的时候,要怎么证明自己。
申公豹最后变成反派,某种程度上是被逼的,就像很多人被生活逼得放弃了最初的理想。
天庭的制度让申公豹觉得自己永远不够好,这种自我怀疑最终摧毁了他的判断力。
我认识的很多打工人都在经历类似的事情,他们努力工作却总是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不是证明自己,而是学会接受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与其对抗偏见,不如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