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集团军军长关凯在餐厅用餐遭歹徒挑衅,怒斥道:你们算什么东西夜幕徐徐降临东北小镇,冬日的寒意笼罩着四周,傍晚时分,黑暗已经笼罩一切。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一家农家饭馆里热气腾腾,温馨的氛围中人声鼎沸。正值用餐高峰,客人们纷纷走进饭馆,几乎每一张桌子都座无虚席,温暖和和谐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然而,在这和谐的氛围中,突然传来一阵喧嚣声,人们不禁一愣,纷纷朝喧哗声的方向望去。
一桌酒席前,一群人正闹哄哄地站在那里,气势汹汹,脸上带着嚣张跋扈的表情。正在这时,坐在酒桌中央的一位身影站起身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这群歹徒,声色俱厉地质问道:“你们是何方神圣?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如此嚣张,欺行霸市?”这一声怒喝让歹徒们为之一愣,顿时停止了哗然,众人齐刷刷地朝那个讲话的人看去。心中不禁疑惑:“这人是谁?居然敢与歹徒正面交锋?”原来,这位身影名叫关凯,是号称“长白猛虎”的16集团军军长。那么,他为何会出现在这个农家饭馆?他的身上又经历过怎样的不寻常故事呢?离开文房四书,投身军旅。
1948年,关凯诞生在山东东明,拥有着山东人朴实无华的性格特质。在他幼年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位看似书生气的男孩,将来居然会成为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实际上,这一点连关凯本人也没有预料到。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专业。那时,他心中憧憬的梦想只有诗和远方。然而,命运是难以预测的。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关凯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大学毕业后,他果断放弃了原有专业,决定投身军旅,迎合时代潮流选择参军入伍。在沈阳军区服役期间,关凯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在漫长的训练和实践中,他从一个只懂得提笔写字的书生蜕变为一名经得起千锤百炼的战士。时光在无数个刻苦训练的日子里流转,关凯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晋升为沈阳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随后被任命为陆军第16集团军军长。
陆军第16集团军以“长白猛虎”闻名,前身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归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驻扎在吉林省长春市。接任军长一职后,关凯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因此毫不敢有丝毫懈怠。或许是因为文人出身的缘故,与其他军人相比,关凯在统兵方面显得更为严谨和细心。就拿新官上任来说,若是其他人,可能会遵循“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传统思维,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威风。
然而,关凯并未选择这样的方式。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陆军第16集团军的实际情况,关凯选择了一种更为谨慎的方式,亲自前往基层部队,深入调查了解他所指挥的16集团军的真实状况。为何要进行这些既辛苦又不受欢迎的工作呢?这完全源自于关凯一贯坚持的原则,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果然,在一段时间的深入了解和实地体验后,关凯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他对于16集团军这支传统部队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回顾其历史战绩,16集团军曾屡次荣获骄人的战绩。无论是在解放战争中的浴血奋战,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卫国,这支作风优良的军队都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传承着悠久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16集团军也像一些传统部队一样,暴露出一些不适应时局的弊端。
在队伍中出现了训练松懈、思想守旧等问题,这令身为军长的关凯深感忧虑。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关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16集团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他不仅督促大家严格学习党中央的最新思想,还亲自带领战士们进行体能训练,以身作则。在关凯和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16集团军焕发出新的生机,已经成为更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支强大队伍。挑战歹徒
这一天,关凯像平常一样,率领着一支守备班的战士展开野外实战演练。尽管寒意逼人,已经是入冬时节,但士气高昂的战士们仍然充满热情,个个斗志昂扬,毫不示弱。不知不觉间,天色逐渐暗淡,关凯一行人抵达了一座宁静的小镇。饥饿感袭来,他们充满兴致地决定在镇上找一家餐馆享用晚餐。正值用餐高峰时段,小镇上的餐馆纷纷客满。
不过,关凯和队伍们费了好一番 功夫,终于找到一家还有空位的餐馆。大家焦急地围坐在一起,迫切地期待着美味佳肴的上桌。关凯微笑着望着身边的战士们,脸上洋溢着慈爱之情。很快,食物端上桌,众人热情洋溢地享受美食。在愉快的用餐过程中,大家边吃边聊,气氛十分和谐。餐馆内也弥漫着一种温馨的气氛,与外面寒冷的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就在这时,餐馆的门再次被推开,寒风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几个人毫不理睬餐馆员工的询问,径直走向关凯一行人所在的座位。
那个领头的人毫不客气,将一大袋东西扔到关凯一行人用餐的桌子上,然后高声说道:“嘿!你们是外地来的吧?生疏这片土地,大哥我给你们介绍点好货怎么样?”关凯和他的战士们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感到吃惊,但身为军人的他们保持了相当的冷静。关凯用眼神制止其他人的举动,面对那人淡定地说:“大哥,我们只是路过这里,来这里吃顿饭而已,并没有购物的计划。请你们自便。”这番客气的话语既是为了给对方留面子,也是关凯想要平息事态的底线。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伙人并未罢休,反而认为关凯一行人软弱好欺负。于是,他们更加嚣张,强迫着大家购买他们手中所谓的野山参。面对这种情况,关凯不再推辞,直接问道:“拿出来,让我看看你们的货。”那人得意地笑着打开包裹,展示出里面的东西,嘲弄地说:“看看吧,都是顶级的野山参,你们要是买了就是赚到了!”
关凯长时间在东北生活,对周围的情况了如指掌。他环顾四周,对方手提的袋子里装的可不过是一些平凡的白萝卜,根本不值一提,这让他敏锐地察觉到眼前的人群可能不寻常,很有可能是当地的骗子。于是,关凯缓慢地站了起来,怒声喝道:“你们这帮歹徒是哪来的?居然敢在大白天里行骗!你们算什么东西?来吧,抓住他们!”伴随着关凯的指令,士兵们纷纷起身,迅速制服了眼前这几个歹徒,将他们搜刮的一切赃物都没收了。这时,饭店老板已经报了警,当地的警察及时赶到,关凯命令将这伙歹徒全部交给警方处理。从警察口中得知,原来这伙人是一伙惯犯,前不久刚在隔壁镇闹事,警方一直在四处追踪,没想到他们居然自己送上门,被关凯等人逮了个正着。面对警察的感谢,关凯连忙摆手笑道:“这是我们作为军人的责任。”正在这时,饭店内传来雷鸣般的掌声,所有人都感激地看着关凯一行,笑容中既有感动,又充满敬意。鞠躬尽瘁,不敢辜负。
凭借着身先士卒、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关凯带领着16集团军在新时代中再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由于出色的表现,2005年12月,党中央决定将关凯调往兰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期望他能将16集团军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这里。关凯毫不谦让,一到兰州就全身心地投入,不辞劳苦,履行职责。很快,他以出色的成绩晋升为中将。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降雨时间长达40多分钟,导致东北部山区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在连续的暴雨冲击下,成千上万米的泥石流席卷而下,摧毁了所经之地,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灾情就是命令,本着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的原则,党中央紧急派遣兰州军区的战士们赶赴灾区,力求将灾害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接到任务后,兰州军区立即行动起来。身为副司令员的关凯再次走到了抗灾队伍的最前线。尽管关凯已年过六旬,头发斑白,但在人民的需要面前,他毫不退缩。以抢险救灾总指挥的身份,他带领着数千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赶赴舟曲,全力参与抢险救援工作。到达灾区后,关凯惊讶地发现灾情比预期的更加严重。由于强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导致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严重阻塞,形成堰塞湖。受影响,当地的电力、交通和通讯都中断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面临巨大威胁。站在灾区前线,关凯一脸凝重。身着迷彩军装,头发斑白,眉头紧锁,他为下一步的救灾计划忧心忡忡。为了快速疏通一处阻塞,遵循中央党的指示,在兰州军区工兵部队的协同指挥下,对舟曲堰塞湖的瓦厂桥进行了首次爆破。随后,武警水电部队介入,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在经过现场观测后,执行了第二次爆破,最终成功打通了堵塞。
2011年标志着关凯在军队服役的最后一年,尽管他的身体状况仍然良好,但根据军队规定,他已经达到了63岁的年龄上限,无法继续在军队中任职。因此,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关凯被要求退役。尽管心中依然难以割舍,但他深知服从命令是军人的职责,作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他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一决定。关凯进入退休生活后,开始尝试过上宁静的生活。然而,他一直怀抱着对国家的热爱,多次表示只要国家有需要,他将毫不犹豫地回到阵地。2013年3月,关凯荣膺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面对国家日益强大的局面,他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神情。对于关凯而言,或许成为一名军人并非他的首选,但成为军人却注定是他一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