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年代,很多将领二十多岁就担任军、师级指挥员;到40岁左右,已经成长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中将等。而在和平时期的提拔相对而言就缓慢许多,因为军人的荣誉是从战场上得来的。
和平时期军队干部的提拔,也是靠战功,作为海战英雄的张逸民,在五六十年代经历6次海战,取得击沉敌舰船3艘,重伤1艘的战绩,成为海军的战斗英雄。
在1956年之前,他只是东海舰队下辖快艇支队一位小艇长,是连职。在这一年,单艇独雷第一次击沉国民党军舰“洞庭号”。这次是一次冒险的作战,原本其他快艇配合,但情况变化,使得张逸民一艘快艇作战,与敌舰120米发射鱼雷,可谓是惊险一幕。
此战我方无一人员伤亡,立下集体二等功一次,他本人荣立二等功,其他艇员也有二等功、三等功。荣获军功章后,有人问题有何看法,说组织给予什么奖励,都有道理,自己的使命就是击沉敌舰。
和平时期建功立业,就意味着提拔重用,提拔为大队参谋长(团参谋长),大队长(团长)支队副参谋长(师副参谋长),支队副政委(师副政委)、支队政委(师政委)。在此后的作战中,他又参加5次海战,指挥击沉2艘军舰,击伤一艘军舰。
战功不断累积,职务越来越高,这不管是放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会得到提拔重用的,更何况张逸民还是比较有文化的,参加革命之前就读过书,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后,在军政大学学习。要能力有能力,有军功有军功,要学问有学问,这符合优秀指挥员的提拔。
他的英雄事迹,还被拍成电影《海鹰》原型人物之一就是他。
不仅仅立战功,而且在实战中,总结出一套鱼雷艇战术“一对两组三不放”。
作为参加海战次数最多,击沉敌舰最多的海军英雄,他被海军立为标兵,而且还当选人大代表。
1968年,他接到东海舰队政委刘浩天给他打电话,转达上级对他的新任免,调任舟山基地政委。直接从正师职提拔为正军职,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形容晴天惊雷,吓了一跳。一时间呆呆地愣住了,连说话都卡壳了。上级让他表态,表示舟山基地政委是老红军才能压住阵脚的差事,自己不能胜任。刘浩天给他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考虑资历,赶紧去报到。
这一年他38岁,就成为正军职。从1956年的连职到1968年的正军职,12年时间不能说不快。
如果放在战争年代,很多人在二十多岁都成为师、军、甚至更高级别将领。那是在血与火的年代天天打仗提拔起来的。如今和平年代,晋升并不容易,尤其在六七十年代,还没有实行干部离休制度,老将没有退下来,年轻干部提拔起来就难,有人能在师、团职务工作十几年。这样的情况在各大军区、军兵种都是普遍现象。
原福州军区干部部部长宋渭清在负责干部问题上,有过调查,军区30岁以下的正团职没有,40岁以下的正师职寥寥几人。他38岁成为正军职,怎么能不让他惊讶,按照正常提拔也应该提拔为副军职,然后正军职。如今直接提拔正军职,在那时候算是少有的现象。
舟山基地很多副司令、副政委资历都比自己老,很多是老八路军出身,甚至老红军出身,自己是解放战争初期才参加革命,资历、年纪都比别人小很多,领导年纪工作,感觉不合适。司令李静是六十年代初晋升的少将,自己只是中校,俩人搭档在一起,表示也有压力。
李静是从总参作战部调过来的,比他早来舟山基地几个月,对他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表示团结一起工作。
进入七十年代,他的人生对比五六十年代,显得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