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红军史上有这么一支特殊的军队,这支军队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青少年组成的,就连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员也不过20岁左右,虽然这支部队的战士们很年轻,但从组建之后他们却参加了多次惨烈的战斗,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支部队就是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1933年初,蒋介石调动部队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为了粉碎蒋介石的“围剿”,苏区中共中央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最大限度的扩大与巩固主力红军”,在各苏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来同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队作战”,同时号召“所有模范队、模范少队,整营整团加入红军”。
5月20日,苏区中央召开会议,会议上作出了《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少共国际师”的组建,少共中央局规定少共国际师必须由团员和青年群众组成,其中团员必须占半数以上,与此同时,少共中央局还对中央苏区各省划分了征调到少共国际师的人数,其中江西征调4000人,编成2个团;福建、闽赣边区各征调2000人,也编成2个团,计划8月1日前完成少共国际师的组建,并在9月3日“国际青年节”这天高举工农红军的旗帜“宣布正式成立”。
6月22日至27日,在由少共中央局、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召集江西、福建、闽赣三省县、区队长联席会议上,红军总司令朱德发表讲话,他阐述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意义及必要性,会议根据少共中央局的决定,发出了《少年先锋队江西福建闽赣三省县区队长告全体队员书》,要求全体少先队员“给少共中央局的号召以布尔什维克的回答”,“整连、整团、整师的,一大队、一区队、一县队的加入到少共国际师去”。
就这样,在少共中央局和少先队中央总队部的号召下,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干部纷纷深入苏区广大乡村,宣传和组织青少年加入到少共国际师中,一时间,中央苏区出现了参加少共国际师的热潮。
当时,永丰县几天之内就有500多青少年加入,兴国县在向红军输送了“兴国模范师”后,又有4000多青少年参加少共国际师。
由于广大青年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仅6、7两个月,就已经有超过7000人应征入伍。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全体将士在博生县(当时苏区新设的县)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红军总部首长及各军区、各县代表参加了此次检阅。时任红军总政委周总理代表红军总部向少共国际师授旗,他说:“苏维埃付给你们这面旗帜,委托你们领导与指挥这团战士发扬百战百胜的精神,为苏维埃而奋斗”。
当时少共国际师全体指战员70%以上都是党团员,政治素质很高,而且将士很年轻,平均年龄不到18岁,全军上下充满着革命的朝气并时刻准备着上阵杀敌。
不过由于战士们基本都是从各区县少先队中来的,军事素质较差,所以少共国际师组建完毕后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军事训练。
1933年9月3日是国际青年节纪念日,这一天少共国际师在博生县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结束后便奔赴战场。
少共国际师出征的第一场仗就在闽北拿口围歼了地方军阀周志群独立第4旅的一个连,之后又在师长陈光、政委肖华的指挥下,乘胜渡过闽江,消灭敌人二百多名,随后又克莲花山,歼敌一个排。
这一战结束后,少共国际师取得了歼敌300多人的战绩,初战告捷,少共国际师军威已显,全师将士更是摩拳擦掌,期待下一战的到来。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随着蒋介石第五次“围剿”战线的扩大,少共国际师在接下来的反围剿中又接连参加了宫村营、西华峰、广昌、石城的战斗,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
1934年春,邱家隘一役,少共国际师抗击着七倍于己的敌人,有力的牵制了大批敌军兵力。同年4月的团村战斗中,少共国际师又阻击敌人三个主力师,战斗异常惨烈,少共国际师(此前正式番号已改为第15师)第二任师长吴高群亲临前线指挥,结果不幸被敌人的炮弹所伤而牺牲,时年23岁。
虽然少共国际师的将士们都很年轻,但他们却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把自己的最后一滴血留在战场之上。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苏区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而少共国际师为了掩护红三军团主力转移,进行了石城保卫战。
按照上级的命令,少共国际师于石城构筑阵地阻击汤恩伯部三个师的进攻,经过几天的鏖战,少共国际师阻击成功,完成了上级交予的任务,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上连续的损耗,石城保卫战后,少共国际师由一万多人锐减为五千多人。
10月16日,少共国际师作为军委机关的后卫最后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长征开始后,少共国际师担负了保卫军委机关纵队安全的重要任务,广大将士也发扬了连续作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先后掩护军委机关冲破敌军四道封锁线。1935年初到达黔北后,少共国际师又担负起四川方向的警戒,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而此时的少共国际师已经锐减至不到三千人。
连续的恶战让少共国际师损失惨重,所以在1935年的2月,中央军委决定对包括少共国际师在内的红军各部进行重新整编,少共国际师将士被编入红一军团的第一、第二师。
就这样,光荣的少共国际师番号便正式被撤销,从1933年8月成立到1935年2月被撤销番号,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少共国际师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考验,全体将士们也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并且在战斗中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其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更加坚定,虽然他们的番号被撤销了,但这些年轻将士们的精神却永远的流传下来,并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