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与美国并列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苏联虽然已经解体,但依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曾深刻地改变历史进程。
但是,对于苏联,许多人的印象除了重工业发达,军事强大之外,大概也就是瘸腿儿了。
因为,这个重工业和军事极为发达的超级大国,却有着极其明显的短板——轻工业薄弱到令人发笑的地步。
在苏联第1个发射卫星,第1个登上太空,洲际导弹可以绕半地球,万吨潜艇游弋在太平洋时,苏联的老百姓还需要为了一瓶奶,一段香肠,一个生活电器彻夜排队。
作为超级大国,苏联的钢铁洪流能令整个欧洲瑟瑟发抖,然而,作为超级大国的民众,在不缺钱的时候,却始终面临生活民用物资短缺匮乏的问题,这实在是太矛盾了。
苏联的轻工业从出生到死亡始终存在问题,也从未被彻底解决。为什么苏联的轻工业始终发展不起来呢?
这个问题有太多的答案,有的人将其归咎于苏联政府的政策,因为苏联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重视重工业而轻轻工业,所以,这种从根源上就偏颇重工业的发展思路,严重影响了苏联轻工业的发展。
有的人将其归咎于苏联的面临的国际形势太过严峻,从苏联成立的那一刻起,苏联就始终受到西方国家的围堵和封锁,即便是成为超级大国之后,这种封锁和围堵也依然存在。所以,苏联轻工业的匮乏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封锁。
还有人将其归咎于苏联特殊的地理和环境。因为,苏联地处高寒地区,虽然面积广阔,但人烟稀少,尤其是冬季寒冷恶劣的气候,使得苏联很难真正的发展起规模庞大的轻工业。
有的人将原因归咎在苏联的交通上,因为苏联的交通是极不均衡的,这给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使得苏联轻工业即便生产出来,物价也高居不下。
甚至,还有其将其归咎于苏联的体制问题,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先天就不具备发展轻工业的条件,即便是发展起来了,僵化的体制和过高的成本也很难是欧美的对手。
这些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也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苏联轻工业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然而,这些原因虽然都很有道理,但是个人认为,苏联当年轻工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苏联的人口不足。
是的,并不是俄国人先天不善经济,而是他们的人口就决定了,苏联的新兴工业不可能发展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呢?
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曾诞生过多个将影响力投向全世界的世界帝国,最先崛起的,是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
当时的荷兰只有几万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几百万,荷兰能够率先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之外,也与当时的造船业所需人口有限有关。
因为,哪怕只有几百万人口,也足以组成一个造船产业链,完整的造船业,为荷兰航海崛起,奠定了最为关键的基础,因为有了荷兰的先进船只,荷兰人驾驶的贸易船才能够在全世界横行。
然而,随着第1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以煤炭、钢铁和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在让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曾经的海上霸主荷兰却逐步衰落。
荷兰没有赶上第1次工业革命,并不是英国等国对它的封锁,也不是荷兰的技术落后,而是因为当时荷兰几百万的人口,已经无法承载以蒸汽机为根基的工业革命的庞大体系。
此时,能够拥有完善工业革命体系的产业链,需要上千万的人口,而此时,人口在4,000万规模的英国和法国,完美契合这一点,自然率先完成并因此成为了世界帝国。
而紧随其后崛起的德国,人口规模也在千万级,只有几百万人口、面积几万平方公里、资源也严重不足的荷兰,自然落在了后边。
第2次工业革命爆发之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此时,人类的工业体系变得更为复杂,各个行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越来越科学,而工业体系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的分类意味着,完成这样的工业体系,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的工人。
而此时,5,000万左右规模的人口,虽然能够勉强实现这一点,但是,也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所以,在此时,拥有上亿人口的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工业产值超过英国的后崛起国家。
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爆发之后,英法德等老牌列强虽然没有彻底落伍,但是,他们的工业体系也无法像以前那么完整,他们只能选择一种或几种产业重点发展。
想要全面掌握所有的工业体系,岂不说他们的资源有限,即便人口也无法满足这一点。而此次,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只剩2亿多人口的苏联和同样人口级别的美国。
这也是二战之后,世界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苏的原因。因为,第2次和第3次工业革命之后,几千万的人口规模已经无法承载这样的工业体系。
与此同时,虽然苏联和美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成为超级大国,但是,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飞跃式进步,尤其是航天科技、生物科技、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之后,即便是拥有数亿人口的苏联和美国,也无法承载所有的工业体系。
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己重点发展科技含量最高的工业体系,而将其他科技含量较低的或需要人口太多的工业向自己的盟友迁移,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才有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崛起。
在这方面,与盟友众多资源丰富的美国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先天就不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除了人口众多却最终翻脸的中国之外,唯一能够有能力的只有东德,但也只几百万的人口规模。
所以,先天的不足,使得苏联即便希望盟友发展轻工业反哺自己,也很难做到。
成立之初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度过了最艰难生存危机后的苏联,从始至终都没有机会补足自己的轻工业。
有限的人口和有限的盟友又决定了,苏联根本不可能像美国一样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弥补自己人口不足的问题。
所以,第3次工业革命以后,苏联2亿多人口决定了,即便苏联有着更完善的改革勇气,有纠正轻重工业的瘸腿的决心,他也没有无力实现。
如今世界,越来越细分的工业体系,需要十亿级别的人口才能承载。也就是说,如今世界,只有中国和印度才有拥有全部工业体系的潜力,而中国正在兑现这一潜力,印度在解决内部民族宗教种姓等问题之前,希望渺茫。
苏联两亿多人,人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