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母亲在我和哥哥家轮流居住,每次到我家,她都要说一句没家了

孔伷情情 2025-04-29 07:44:35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每个人的晚年都是一场灾难,除了身体原因,还有老人心态上的因素。

深以为然!照顾高龄父母的生活,最大的困惑,不是生活压力,而是父母的不知足。

明明子女对老人很好,老人却看不到子女的付出,抱怨指责挑剔子女各种不好。

有些高龄老人在儿子家眉开眼笑,到女儿家就哭哭啼啼,痛诉命运不济。

这样的老人,只想自己的感受,不顾及女儿的心情,让女儿备受折磨。

82岁母亲每次轮到我家居住,总是长吁短叹地说:没家了。

在母亲心中,只有在儿子家居住养老,才是自己的家,女儿的家永远不是。

我去哥哥家看母亲,母亲总拉着我的手说哥哥有多孝顺,对她有多好。

脸上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母亲的心是踏实喜悦的。

真希望母亲到我家居住,也是这样的心态,然而,总是事与愿违。

我叫沈梅,今年56岁,退休6年有3200退休金,独生女还未成家。

老伴比我大三岁,还有一年多才能退休,身体也不是很好。

我父亲过世后,母亲不愿独居,也不让请保姆,本想在我哥家养老。

怎奈,哥哥的身体不好,嫂子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实在忙不过来。

哥哥提议母亲在我们两家轮流住,每次一个月,到谁家母亲把退休金卡给谁。

第一个月在哥哥家,第二个月我去接母亲,母亲哭天抹泪,哥哥很尴尬。

母亲到我家,很少在客厅里看电视,而是在阳台上叹气,嘟囔自己没家了。

最初老伴还劝说母亲,说到闺女家也是自己家,母亲还能破涕而笑。

到发退休金的日子,我问母亲她的卡呢?母亲说在我哥家,她的钱不能给女儿。

好说歹说半天,母亲还是坚持自己的观念,只能给我哥打电话。

我哥让我别跟母亲生气,也别跟她要了,哥哥取出来转存,再从手机里转给我。

母亲虽然不愿到我家养老,但也承认我这个女儿有孝心,就是控制不住心情。

作为女儿,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满足母亲提出的要求,陪伴倾听她的唠叨。

母亲这一辈子都为儿子而活,我哥结婚,母亲倾尽所有,觉得是福气。

有了侄子以后,母亲更是不顾及身体,独自承担带娃的活。

从断奶以后,母亲就让侄子跟她一起睡觉,直到侄子上学。

等我家女儿出生,婆家远,且婆婆身体也不好。

我想请母亲帮忙带几年,等女儿上幼儿园就好了。

母亲却以侄子只喜欢她接送为理由,拒绝帮我带娃,让我自己想办法。

就因此事,我家老伴的心里也有隔阂,他嘴上不说,但从不主动去我家走动。

母亲开始轮流养老,老伴也不反对,但也没啥好情绪,能躲就躲出去。

他宁愿在单位连续值班一个月,也不想在家跟母亲相处,总说心里别扭。

也许,这就是跟婆媳关系一样,女人喜欢把情绪表现出来,男人比较含蓄而已。

母亲来我家居住,若赶上节假日,女儿从外地回来,她就整天追着我女儿絮叨。

说我女儿都多大了,还不找对象结婚生娃,还说不结婚,等老了都没人管。

次数多了,女儿每次回家第一句话就问:“我姥姥在家吗?”

若在女儿连家都不回,我母亲还要追问我,放假了,女儿为啥没回来。

在母亲轮流居住的这三年里,也让我觉醒,懂得未来如何养老。

如何做个不扫兴且知足的老人,不要让自己成为女儿的腥风血雨。

人老了,本可以活得通透快乐,无欲无求,无思无它。

却因老人内心的执念,认为在女儿家不如在儿子家踏实。

不论女儿如何对她好,母亲的心永远是在我哥身上。

闲来无事,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喜欢在陈年旧事,恩恩怨怨地折腾。

即使享受着儿女的照顾和孝心,依然把自己过得不开心,说些让子女难过的话。

母亲每次看到我家老伴在不家,就会小声问我:“他还生气当年我没帮你们?”

谁说老人糊涂忘事,多年前的琐碎杂事,她心知肚明,却还要别人以礼相待。

母亲在我哥家,“懂事”的跟小孩子讨好大人一样,到我家就让我对她言听计从。

稍有怠慢,母亲就唠叨,自己的家才是家,女儿的家永远不是家。

总把那句“没家了”挂在嘴边,听得多了,谁心里都膈应,不舒服,还不能说。

母亲对我的期望过高,自然也就失望越多,她的不开心来自内心的不满意。

而我的累来自我太想让母亲的晚年快乐,却总被母亲的负面情绪消耗。

按说母亲身体能自理,比同龄人好很多,退休金也不少,还有存款保驾护航。

本该快快乐乐心平气和地享受晚年生活,就因无事可做,没有自己的爱好。

整天挑剔我这里不好,哪里不对,年轻时不好好读书,工人岗位退休。

有时说到激动处还会直接说出,伤人心的话,你说她是有意的,似乎又不像。

你说她无心,却是句句直戳人的心,疼的我不知所措,她还觉得我不够孝顺。

若母亲有自己的爱好,每天能干自娱自乐,有事可做,就会让子女没后顾之忧。

父母爱子女,子女孝顺父母,本来都是带着爱来陪伴,却被老人的执念破坏。

明白这一点,我学会了不与母亲共情,只照顾饮食起居,有病就医,生命安全。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到做女儿的责任,对于母亲的任何负面情绪,我只接纳,不寻求任何改变,尽量让自己不被母亲影响。

对此大家认为我这样做对吗?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0

孔伷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