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开春第一会,有点搞头!

观点 2025-02-09 21:53:51

01

一场大会,擂起战鼓

2月9日,乙巳蛇年新春的余韵尚未散去,海口市委、市政府便召开开春第一会:全市推进封关运作暨投资促进大会,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聚焦“封关运作”和“投资促进”两大关键词。

这场大会的意义,远不止于地方政务的常规部署。

从思想上看,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推进封关运作和投资促进工作,坚定了信心和决心。

从政治意义看,海南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封关运作,今年是能否顺利封关的“最终之战”。既是对中央战略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向全球投资者发出的“英雄帖”。

可以说,这次的大会是海口在总书记“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嘱托声中,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向世界宣告:

海口推进自贸港建设的“心脏”已全力跳动。

从数据上看,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将涉及64项重点任务、31项建设项目,而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承担着全省超40%的封关项目。

更深远的是,这是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关键一步——封关后,海南将成为国内首个“境内关外”特殊经济区(行政区划上是境内;经济区位上是关外),而海口正是这场变革的正中心。

这是一场“决战封关的动员令”!

更是一场只能打赢、不容有失关键战役的集结号、冲锋号!

02

海口何以成为“超级链接器”?

海口先天就有港口交通的基因。

往北,通过湛江枢纽接入全国高铁网;向南,59条国际航线编织成辐射RCEP的空中丝路。这种独特的“双界面”优势,让海口兼具新加坡的航运效率与迪拜的自由度,成为海南整个自贸港的关键枢纽。

封关运作的核心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一线放开:海南就像一个大号“国际超市”,国外的商品、资金、人员可以自由进出海南,不用交税或手续简单。

二线管住:海南的免税商品如果想带回内地,必须过一道严格的“安检”,该交税的交税,该检查的检查,防止免税商品随便流入内地市场。

岛内自由:在海南岛内,货物、资金、人员可以自由流动,没有额外限制。比如,海南的企业可以自由做进出口生意,个人也能方便地创业、旅游。

因此对海口而言,首要任务就是马不停蹄地升级“硬联通”的关键设施。事实上,海口这几年的成绩相当不错。在秀英港升级为国际枢纽港后,站在新海港客运枢纽的观景平台,眼前景象令人震撼:12个万吨级泊位如同钢铁巨人列队,货物通关时间缩短30%。

美兰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菜鸟国际等巨头入驻,2024年跨境包裹量同比增长58%。

年设计通过能力达2200万人次的超级枢纽新海港,与美兰机场、环岛旅游公路共同编织着“海陆空”立体交通网。曾经的天涯海角,正变身为连接RCEP与“一带一路”的数字丝路节点。

在新埠岛,全球首个“智能海关”试点项目正在调试。通过AI图像识别和区块链技术,通关效率提升70%。

这仅是海口基础设施升级的缩影:2023-2024年,全市封关相关项目投资超300亿元,包括智慧口岸、航空物流中心等23个重大项目。

海口深谙在制度变革的重大历史时期,“软实力”往往比“硬联通”更为关键。全国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个“国际投资单一窗口”等37项改革从这里走向全国。

更微妙的变化在营商环境:2024年“秒批秒办”事项扩展至180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小时,“比喝一杯老爸茶还快”。

按照时间表,海口将全面落实封关运作相关的各项政策。例如,在2025 - 2026年,完善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措施,深化落实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等政策。同时,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目标是将企业开办时间再缩短20%,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人才。

海口正在用切实的行动,打造一片发展的乐土,让每一个来海口的人才、企业都能感受到来自热带城市的热情与温暖。

03

一场滨海之城的产业革命

制度变迁是最大的生产力。

海南封关绝非简单的物理隔离,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全球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对海口而言,这意味着从“中国边陲省会”向“国际资源配置枢纽”的精彩一跃。

如同19世纪新加坡抓住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机遇。

但要抓住这个机遇,并非躺着吃政策红利就行了。海口的操作是打铁同时硬自身,坚定不移地搞产业革命。

在江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人们见证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的“自贸港速度”——

原本需要3个月的审批流程,在“极简审批+承诺制”改革下缩短至7个工作日。这个投资超50亿元的项目,正是海口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

过去五年,海口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近50%,仅过去一年就诞生了43家“专精特新企业”。

先进制造方面,一家从事航空零部件制造的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规模企业,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出口到国外市场。

在椰海大道旁,海南省科技馆建筑工地的塔吊勾勒出未来天际线。

这个投资12.8亿元的“科技航母”,将与文昌航天城、三亚深海所形成创新铁三角。当“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从三亚启航,海口高新区企业研发的钛合金耐压舱材料功不可没;

当“海南一号”卫星传回遥感影像,海口国际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算法团队正在解码热带农业数据。

科技与产业的交响,正在改写这座城市的基因。

在复兴城产业园,来自硅谷的AI团队正在调试跨境数据流动系统;

在药谷工业园,齐鲁制药的研发人员攻克了抗癌药物“卡脖子”技术;

从澳洲羊毛到法国香水原料,全球要素在这里完成“免税加工—增值出口”的精彩跳跃......

这些看似无关的图景,实则是自贸港政策红利的系统释放。

“好的制度能让生产要素跳起探戈。”

海口用加工增值免关税、径予放行等150项政策创新,让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临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在这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更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04

向海而生,海口的城市进化论

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大厦与免税购物天堂交相辉映,离岸数据中心与珊瑚礁生态保护区和谐共生。

这里既有对标迪拜自贸区的雄心,也保留着骑楼老街的乡愁记忆。

伟大的城市要懂得在变革中传承。

海口正在探索的,正是一条中国特色自贸港发展之路。

封关后的海口,将不再仅仅是游客的“购物天堂”。

根据《海南自贸港旅游零售白皮书》,到2026年,海口会展业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医疗旅游、国际赛事等高端服务业将贡献GDP的35%。正在建设的西海岸国际会展中心,设计对标迪拜世博馆,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智慧会展综合体。

这也标志着海口将利用旅游和会展带来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成为“世界会客厅”。

从“单点突破”进化到“生态共赢”。海口谋划的“五向图强”战略之中——“向海图强”最富想象力,“陆海联动”的思维,必将重构城市的经济版图。

所以,封关不是终点,而是海口这座城市向上进化的起点!

当海口湾的灯塔照亮琼州海峡,这座城市正以“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书写新时代的“下南洋”故事。

从郑和下西洋时的古码头,到今天的智慧自贸港,海口始终是中国向海而生的缩影。

或许正如诗人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这片热土上,每一粒改革的种子,都在长成参天的棕榈。

1 阅读:48

观点

简介:十万emba同学的观点汇集,超越精神世界的广深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