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南北朝题材的影视剧频频亮相银屏,深受广大剧迷的追捧,在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比较喜欢,甚至为了比别人提前看到下一集,用令人发指的充值方法,不惜花费“重金”购买会员,只为满足他们追剧上头时的一己私欲。在聚会的时候我时常调侃他们,有充值会员的钱大家凉菜,撸串,小啤酒它不香吗?他们只是简单的相互对视后,便唾沫横飞的回怼我:“不香”。幸亏小编有较强的防疫本能出门就戴上了N95,加之身手比较灵活才避免了被“暗器”所伤。所以在特殊时期观看文章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有自我防护意识,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佩戴好口罩,飞沫传播可是威力十足哦。可能是爱好领域的不同,在我的角度实在不能理解其中的乐趣。小编我虽然不太喜欢追剧,但也断断续续的看了几部,以我的眼光来说,拍的即有深度又剧情炸裂的作品只有琅琊榜,加之胡歌的精湛演绎,相信只要看过这部剧的观众肯定对儒雅文弱,智勇过人、满腹韬略的主角梅长苏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梅长苏的原形人物,南梁白袍战神陈庆之。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梁国将领。他出身寒门,自幼便是萧衍身边高级伴读小书童兼棋友。公元501年,萧衍趁南齐政权皇族内乱、骨肉相残的机会攻入建康(今南京),杀掉南齐末代皇帝萧宝卷,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色就是皇帝平凡更迭,所以不足为奇。梁武帝萧衍有两大爱好其中之一就是围棋,而且非常沉迷于其中,就像现代人喜欢玩网络游戏,可以通宵达旦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的在虚拟世界里奋战。这位梁武帝也是如此,棋瘾上来,就跟打了兴奋剂一样连天昼夜的,在棋盘上的拼杀,必须过足瘾才行。甚至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爱好的书“围棋赋”,水平那是相当的专业。但这个爱好可苦了下面的大臣,满朝文武根本没有人可以奉陪到底,唯独陈庆之符合这个苛刻的要求,随叫随到从不敷衍。不但可以与梁武帝通宵挑灯对弈,还能够一眼看穿对方棋路上的破绽和疏漏。只要两个人坐在棋盘上那真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萧衍对这位棋友兼侍从格外赏识,任命当时年仅十八岁的陈庆之为掌管文书的主书,这是一个文官的职务,并不是陈庆之擅长的,但在那个门第森严的时代,作为皇帝身边的一个近侍,这样的安排在其他人眼中已经算是一种恩赐。看来个人爱好确实可以改变命运,比如说高俅蹴鞠踢的好混到了太尉,王羲之字写的好混到了右军将军,邹忌弹琴弹的好当上了齐国的宰相,而身无一技之长的小编,至今仍是一介布衣。
公元525年,北魏宗室元法僧转头当了反骨仔,自称天子,国号宋,改元天启。孝明帝元诩派兵前去征讨,结果元法僧不堪一击战败,万般无奈之下投奔南梁,他告知梁武帝只要帮忙打退北魏,他愿意成为南梁的附庸,为了表示他入伙的诚意,准备把徐州当做见面礼献给南梁。梁武帝听闻后大喜,派次子萧综带兵两千前去接收,可能觉得萧综还是太年轻,为了避免再生事端,梁武帝萧衍派心腹陈庆之同去协助。陈庆之算是看着萧综长大的,有他的辅佐萧衍也算放心了,而且只是去接管地盘而已,可以说这也算是美差。但事情的结局却让人目瞪口呆。虽然四十一岁的陈庆之为他的战场首秀准备了太久,但他的先天条件,似乎宣判了他不可能成为一代名将。据《梁书·陈庆之传》记载:“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这段记载说明陈庆之做人很低调,衣服的材质很朴素,不喜欢穿绫罗绸缎。可作为一名领兵出征的将领,他骑马射箭的技术是不及格的,卸去盔甲褪去外套即没有八块腹肌的完美身材,也没有发达鼓起的肱二头肌,双臂发力甚至连弓弩都拉不开,射出去的箭没有一点力度,压根穿透不了盔甲,骑术也不够精湛属于只会溜马不会骑马,估计马儿要是耍个小性子,把他送入敌阵他都没有什么脾气,所以说想要生擒杨庆之只要策反他的马就可以了。别看陈庆之不擅长体育运动,但他对战争的理解非常到位,居然可以把围棋和兵法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并能将其在实战中运用的出神入化。他不但足智多谋治军严明,人文关怀也是体贴入微,深受属下士卒的拥护,个个愿为其誓死效忠。凭借着过人的指挥能力,陈庆之开启了他缔造传奇的里程。这时的陈庆之犹如一把被封存多年的匕首,出鞘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第一个试刀的就是北魏大将丘大千。徐州对于梁魏的军事战略部署不言而喻,北魏当然不想让南梁轻易得手,故派元延明,元彧率领两万人马阻截萧综不让南梁计划得逞。元延明派手下大将丘大千负责修筑堡垒,阻挡梁军前进。迫使梁军陷入非常不利的局势之中。然而此时的陈庆之发扬了亮剑精神,不仅没有选择避其锋芒夺路而逃,而是准备要跟北魏军来一场硬碰硬的厮杀,陈庆之集结部队后主动向敌军发起了冲锋。狭路相逢勇者胜,战斗一开始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胜利的天平并没有倾向于占据优势的北魏军,反倒是英勇无畏的南梁军,将丘大千精心建造的堡垒一一攻克。梁书中只用“进薄其垒,一鼓便溃”这八个字一笔带过,记述了陈庆之如何撕破北魏建造的防线。虽然首战告捷,但是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变故。梁武帝的次子萧综,居然在两军激战之时,扔下整个大军,只身一人投降了北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势头正盛的梁军内部发生了混乱,元延明、元彧率魏军趁乱攻击,梁军损失惨重。只有陈庆之率领本部人马突围成功。陈庆之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是怎么输的,金牌陪练选手,用强劲的实力拿下一血正杀的兴起,雇主却在此时,选择挂机跑路这骚操作着实让人有些无语。但又是什么隐情让萧综独自一人判逃北魏呢?究其原因是他的身世之谜,萧综的母亲吴景晖本是萧宝卷的宠妃,萧宝卷被杀之后,萧衍不光抢夺了他的皇位,顺便还收编了他部分后宫佳人,其中就有肤白貌美的吴景晖,萧衍在不知其怀孕的情况下临幸了她。只过了七个月,吴景晖就生下了大胖小子萧综。古时候的人讲究怀胎十月后,临盆才算自然生产,而萧综很显然没有足月就呱呱落地疑点重重,但萧衍并没有深究追查此事,只是把萧综当作一个早产儿看待。可在后宫这个即敏感又爱出新闻的地方,像这种八卦热点绝对成为了,众嫔妃茶余饭后调侃娱乐的话题,传来传去经过渲染小事就变成了大事。除了传言对萧综有影响之外,随着他长大成人,母亲吴景晖也越来越老,渐渐地失去了梁武帝的宠幸。
有一天,吴景晖把儿子萧综叫到面前,解开了他疑惑很久的身世之谜,原来传言都是真的,他确实是萧宝卷的儿子,吴景晖一方面不想失去自己拥有的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萧综的一条小命。迫不得已只能出此下策,萧综得知真相后,非常震惊,却又半信半疑想要核实自己的身份。那会没有DNA检测,萧宝卷也已经作古十年有余,尸体早已变成一堆白骨。但当时民间却流传着一种滴骨认亲的方法,于是他掘开萧宝卷的坟墓,取出遗骨,把血滴在遗骨上,血液很快就渗入了骨骸。但此时的萧综并不死心,于是他用非常残忍的方式,杀害了自己的儿子再次实验。据说,萧综的血液不仅能渗入自己儿子的骨中,还能与其体内的血液很好融合。这种残忍的认亲方式其实很不科学,很容易发生家庭悲剧。但萧综终究还是接受了现实,伺机等待机会准备离开南梁。所以出现了之前叛逃北魏的一幕。陈庆之虽然以撤退结束了自己短暂的首秀,不过他不用郁闷多久,因为成名的机会即将到来。
历史的指针来到了公元527年,萧衍派遣陈庆之随同领军曹仲宗,韦放攻打涡阳(今安徽蒙城),别看涡阳城小却是南北朝对抗的必争之地,因为涡河是中原与江淮之间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这里也是南北朝武将名声大噪的历史舞台,侯景、慕容昭宗、段韶等一众猛人曾先后在这个舞台上一显身手,而现在这个舞台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白袍战神陈庆之。此时的北魏反应也是相当迅速,派常山王元昭等率军五万增援涡阳城。前军先头部队到达驼涧(今蒙城西北),离涡阳还有四十余里时,陈庆之向韦放请令出战,想要痛击北魏军突前一部。但作为统帅的韦放却持不同态度,他觉得北魏的先头部队应该是精锐中的精锐,若主动出战不能取胜,必将挫败梁军士气,不如以逸待劳,再觅良机。陈庆之却阐述了自己不同的建议:“魏军远道而来,已是疲惫不堪,肯定需要扎营休整,绝不会料到,我们急行军四十里前去劫营,如果我们能打北魏军一个措手不及,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魏军扎营的地方树林茂密,夜间肯定不敢出来,更利于我们下黑手,若你们还有疑虑,末将自带手下人马前去”。说罢,陈庆之率领麾下两百名骑兵出营,果不出陈庆之所料,北魏军毫无防备,陈庆之部犹如天降神兵,将敌军阵营搅了个天翻地覆,但由于人数较少只能占了便宜就撤,但这次的突袭也让北魏人惊骇不已。如果曹仲宗、韦放听从了陈庆之的战术,涡阳之战估计早早就结束了。不至于两军焦灼对峙,从这一年的春天一直互殴到次年的冬天,打了数十上百仗,搞得众将士身心憔悴。曹仲宗听说北魏人要在南梁军后方修筑战垒,他非常担心会腹背受敌,找众将前来商议退兵。陈庆之强烈要求坚持再战,并拿着皇帝赐给他的符节说道:“大家一起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如今诸位都没有必胜的决心,只是思谋退缩,这那里是想建功立业,分明是聚在一起抄掠行暴罢了!我听说若想置之死地而后生,须让敌虏全部聚合在一起后再同他们决战。如果诸位非要选择班师,我陈庆之另有陛下密旨。今日如有触犯之人,我便要依旨办事,处置他动摇军心之罪。”陈庆之用几乎完美的表现,巧妙地夺取了军队的指挥权,使曹仲宗、韦放等人闭嘴不再提及撤兵之事,一心听命于陈庆之准备与北魏军决一死战。为了遏制南梁军,北魏军修建了十三座城堡。
随后的几天里,陈庆之对周边战局做了充足的分析,一个夜晚,他带领人马口衔木棒,悄无声息的出城,突然对周边的北魏城堡发起攻击,攻陷其中四座,涡阳城主将王纬见势向南梁乞降。韦放计上心头,从投降的士兵中挑选出三十多人,派他们去给北魏各军营通报消息,从心理上摧垮敌人。陈庆之则将俘获的敌兵陈列阵前,鼓噪而上。在双重的精神打击之下,北魏军其它城堡相继崩溃,南梁军则“好人当到底送佛送到西”,一路穷追猛打毫不手软,将北魏军俘斩略尽,书称“尸首淤塞淮水”。攻破涡城后,收降城中男女三万余口。听闻战报的梁武帝兴奋异常,为了奖励陈庆之的优秀表现,写下了“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的评语。肯定了杨庆之虽然不是豪门出身,却依靠着自身后天的努力,获得了今天的成功,至此陈庆之一战成名,开启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新征程。琅琊榜里梅长苏统领的部队是赤焰军,而杨庆之麾下也有一支战斗力爆表的武装力量叫白袍军,这支部队即将要缔造属于他们的光辉时刻。
公元528年(北魏建义元年),北魏孝明帝元诩与生母胡灵太后,在政治思想上发生了分歧。身在权利的竞技场里向来没有仁慈二字可言,不论父子还是母子,何况胡太后几经沉浮垂帘听政已有十三年之久,对权利的把控欲望极为变态。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心中的恶魔驱使着她,设计下毒害死了元诩,将不满三岁的元钊立为皇帝。并州契胡酋长尔朱荣听闻消息后,明锐的察觉到可以利用这次政变,成为北魏举足轻重的人物。于是他编造自己有孝明帝讨逆旨意,起兵攻打洛阳,洛阳守将自知不是对手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后,一咬牙,一跺脚,良心七上八下之后。打开城门加入了尔朱荣团伙。攻破洛阳后,四月十三日,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津县)将胡太后和幼帝元钊装入笼中丢入惊涛骇浪的黄河之中,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余人,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尔朱荣也从匡扶社稷的名将变为了祸乱朝纲的贼子史称“河阴之变”。河阴之变后尔朱荣拥立元子悠为帝史称孝庄帝。北魏贵族北海王元颢此时受命前往邺城抵御葛荣农民起义军不在洛阳侥幸逃脱,为了保全性命,他一路南逃,投降了梁武帝。此时的梁武帝和他的人生的第二大爱好佛教正在“热恋期”,耗费巨资四处兴修寺庙。看着大殿下元颢一把鼻涕一把眼泪陈述完自己的悲惨遭遇,又大肆渲染的对自己一番歌功颂德,使梁武帝深受感动,也略表敬意的流下几滴同情的泪水,加之佛祖有好生之德,为了世界的和平,誓要为元颢讨回公道。元颢见有机可乘便请求梁武帝萧衍,派兵护送他回北方,夺取皇位,铲除奸贼。梁武帝虽然满嘴仁义道德,可心里的小算盘打的比谁都精明,他觉得此时北魏内乱可趁机扶持傀儡上台,为南梁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欣然同意。不过,梁武帝又担心若伐魏受挫,会败坏自己一世美誉,动摇因为发展自己爱好已不太牢固的国本,反复斟酌后,敷衍的任命陈庆之为飚勇将军,率七千铁甲军,护送元颢北上。打赢了北伐成功开疆扩土,打输了不伤老本名利双收。没有了猪队友的搅局,四十五岁的陈庆之终于可以一展平生所学,带着他的白袍军,开始闻名天下的表演。当然也有客观原因帮了陈庆之一把,此时的北魏刚刚经历河阴之变,人心不稳,朝局混乱,军队主力又被调去太原镇压邢杲起义。南梁又以元颢的名义北伐,师出有名使得北魏军队有所顾忌,并不能全心而战。第一个倒霉蛋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老熟人丘大千,他带领七万北魏军驻守睢阳城,成为杨庆之前进路上的第一个障碍,他设置了九个营垒,阻挡梁军。渡过淮水后,陈庆之利用擅长的攻坚战,改变进攻的节奏突袭北魏军。这一回丘将军依然没有什么长进,不一会儿就打下三个营垒,丘大千只好接受投降的命运,七万人没打过七千。庆之幽默的问:“老兄弟你又垒砖头呢?”丘大千:“嗯,你又玩阴招,我又没防住。”没防住就对了!杨庆之说:“乖乖当我的俘虏,加入本将军的粉丝团,好好在场边给我擂鼓助威,你的噩梦可以就此结束。”丘大千你是不感觉有点寂寞,有点孤独,有点冷,陈庆之对你还是比较上心的,毕竟是老熟人,给你找个伴很简单。很快第二位受害者出现了北魏宗室元晖业,这位王爷在占据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居然钻进了小小的考城,由于考城四面环水,元晖业本想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守,但他却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陈庆之在水上筑起浮垒,水淹考城,傻狍子元晖业成了瓮中之鳖,只好无奈举双手投降,南梁军兵不血刃的拿下考城。元晖业和丘大千一起加入陈庆之粉丝团,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吃饭。萧衍本想让杨庆之猥琐发育,偏偏陈庆之就喜欢野蛮生长。梁军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荥阳(今天的河南荥阳一带)。
荥阳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刘邦和项羽就在这里纠缠了四年之久。孝庄帝元子攸自然知道荥阳的重要性,他安排北魏左仆射杨昱率七万士兵镇守荥阳,同时还派元天穆率军抄了陈庆之的后路。此时梁军危机四伏,前有坚城难克,后有追兵围追,如果不能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破城,梁军必然会被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陈庆之召集所有将士做攻城的最后动员,他对大家说∶"我们一路不畏艰险打到这里,斩杀了很多的敌人,已经和北魏结下了深仇大恨,如今敌众我寡,还有援军正在朝这里赶来,如果不能以最快的速度破城,我们将全军覆没,所以我们只有这一次机会,大家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攻下荥阳来日我们以富贵相见。”随后陈庆之发出了攻城的命令,求生的本能让梁军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士兵们个个像打了鸡血的野兽,很快就攻陷了荥阳,生擒了杨昱,梁军攻占了荥阳还没一泡尿的功夫,元天穆带着北魏的援军后脚赶到,居然有三十万之众,陈庆之并没有怯战,而是亲率三千人前去迎敌,此时白袍军已杀红了眼睛,而援军长途跋涉略显疲态,陈庆之抓住战机,势如破竹将援军击溃,元天穆带着残兵仓皇逃走。由于陈庆之太猛,虎牢关守将尔朱世隆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信念弃虎牢关飞马而逃。洛阳就这样裸露在了梁军面前。元子悠一看兄弟们都跑了,我还死扛什么,找我大哥尔朱荣去吧,于是北魏孝庄帝向河内(今河南沁阳)逃去。公元529年五月二十五日,元颢入洛阳继位称帝,改元建武。元颢能登上帝位,陈庆之功不可没。从商丘起兵到攻陷洛阳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里,陈庆之率白袍军平三十二城,所向披靡。经历了大小战役四十七次,无一败绩。洛阳城内也流传着:“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童谣。虽然陈庆之抒写了一段段战场神话,但元颢确实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只装了几天励精图治的样子就暴露了他好色的本性,于是他卸下伪装一头扎入后宫只顾日日淫乐,根本不理朝政,以为大权在握就可以安枕无忧,无所欲为,这给他的自我毁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爆炸时间只有三个月。元颢给了陈庆之一定的封赏,但是陈庆之更想监国掌握实权,当上皇帝的元颢自然不想受南梁的控制,渐渐地他跟陈庆之产生了矛盾,居然想除掉陈庆之,当然他的小伎俩自然逃不过白袍将军的双眼,为了自保陈庆之给元颢提议,现在我军兵力比较薄弱,元子悠,尔朱荣他们还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集结力量反扑,为了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我回南梁再多班兵来。元颢一听这那行,要是南梁派大兵前来,我这辈子铁定就是当孙子的命了。于是他一边安抚住陈庆之,一边给梁武帝写信说:“特别感谢武帝在我落难之时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派陈将军把我送回北魏,辅佐我登基成功,希望北魏和南梁永结兄弟之好,互相扶持。目前形势一片大好,黄河两岸已经被我和陈将军摆平了,就剩下了不值一提的尔朱荣和元子悠在太原,我和陈将军完全可以应对的过来,不必劳驾南梁破费开销兴师动众,圣君在建康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即可。”
梁武帝看过书信后对元颢的想法非常满意,回信表示赞同,转头又沉浸在他吃斋念佛的世界里去了。元颢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称帝以后四处招兵买马,拉拢北魏降军,手中的兵力暴增至十万,人多了底气当然足了,元颢的痞子气瞬间拥上了天灵盖,开始了他赤裸裸的挑衅。陈庆之的属下见状给白袍将提议,现在的形势非常危险,元颢这是准备要过河拆桥,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趁他立足未稳之际把元颢除掉取而代之。陈庆之权衡利弊后没有采纳属下的建议,但他和元颢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他的容忍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尖锐。就在这时,尔朱荣平定了内乱,终于可以腾出手对元颢和陈庆之展开反扑,既然你陈庆之可以带着元颢称帝,那我尔朱荣也可以带着元子悠复国。你陈庆之不是厉害吗?可你兵少,我就以多欺少先干掉你!打定主意后,公元529年,尔朱荣带领着三十多万大军,号称百万。像一张开口的血盆大嘴,狠狠地朝陈庆之咬了过去,咬是咬到了,但定睛一看!我去,原来陈庆之是一颗坚硬的活化石,咬不动不说还崩碎了两颗门牙。两军三天共交战十余回合,尔朱荣惨败撤兵,双方进入了对峙阶段,这一僵局转眼就持续了三个多月,尔朱荣有点灰心了,他对手下将领说:“不得即渡,议欲还北,更图后举”,想要撤兵从长计议。就在此时,几个将领表示三十多万打七千,还不能全歼敌军,以后没办法在南北朝朋友圈混了,要求死磕到底。经过几日的苦思冥想,烧掉不少脑细胞的尔朱荣决定耍一个花招,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你陈庆之是足智多谋,可元颢是个酒囊饭袋啊。于是他表面上佯攻陈庆之,私下却偷偷制作木筏,准备声东击西突袭元颢部。为了提升士兵获胜的信心,又请活神仙刘灵助算了一卦。刘半仙说:“十日之内,河南必平”。此类套路用来忽悠属下,古人真是屡试不爽,看似很滑稽确是“硬通货”。听闻刘半仙的话后北魏军士气大振。尔朱荣偷偷让主力乘伐渡过黄河,猛攻元颢部。这突如其来的一闷棍,正中元颢部面门,加之元颢手下都是些乌合之众,毫无战斗能力,故一击即溃。元颢落荒而逃,北魏军重新占领了洛阳,元颢只身一人逃到洛河后被县城里的一个士卒活捉,随后将其诛杀,结束了自己荒谬的一生。见元颢部溃败,孤掌难鸣、寡不敌众的陈庆之被迫率部南撤。尔朱荣派贺拔胜率精锐骑兵紧追不舍。陈庆之所部虽辗转奋战,还是没能全身而退,回撤途中又遇山洪意外部下死散殆尽,只剩白袍将一人苟延残喘被僧人救起。狼狈不堪的陈庆之为了保全性命无奈剃须削发,乔装打扮成和尚,逃回建康。
梁武帝见到陈庆之后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大加封赏,升陈庆之为右卫将军,爵封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必竟是多年朝夕相处的兄弟,当初帮元颢也只是买个人情而已,况且陈庆之只用七千兵力,一路打到洛阳,为南梁出尽了风头,成败与否不伤国体。但此次洛阳之役,给陈庆之的刺激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情绪逐渐稳定了下来。很多大臣前来慰问,在谈及兵败的原因时,陈庆之非常感概,他起兵之初,以为长江以北的地区都是蛮夷之地,在亲眼见过洛阳的富足后,发现连我们江东都无法与其媲美,并且很多礼仪人物大学问家都居住在洛阳,文化发展相当繁荣。加之自己没有好好的管束部下,这些南梁士兵对所占领地区的百姓,是想杀就杀,想抢就抢,想欺负就欺负,把民众当做医治战争创伤的发泄工具,渐渐的失去了民心。当洛阳战役硝烟重燃后,使白袍军处在了内忧外患的形势之下,导致了全军覆灭的悲剧。慢慢的这些话传到了梁武帝的耳朵里,菩萨皇帝便收敛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坦诚皈依佛门。
公元539年,陈庆之被梁武帝派到豫州赈灾,当时灾情非常严重,陈庆之先是安抚百姓,稳定大局以免发生叛乱。接着开仓放粮,解决了灾民的腹中之饥,百姓深感他的恩德,为他树碑颂德,就在同一年,陈庆之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纵观陈庆之的一生,从棋盘起家,以传奇谢幕。也许史书上的记载,有很多夸大其词的地方。但始终不能磨灭,他在沙场上所留下的经典战例。其中所呈现出的智慧和勇气,无不让后人俯首膜拜,陈庆之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连毛主席都为其赞叹,再看陈庆之传后,挥毫写下几个大字的评语:“千古之下,为之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