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一波“粉色”热潮席卷了整个南京城。南京进入一年一度的赏樱季,鸡鸣寺附近摩肩接踵、观音门附近人头攒动、江北新区凤滁路万人空巷......只要樱花盛开的地方,总有人拍照打卡。“粉色”好像瞬间激发了每个人心中的活力,整个城市,樱花景美的地方都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人流量带来了消费、人流量意味着商机。看似偶然的春日狂欢,实则是南京写下了“共赢方程式”——交通部门开通赏樱专线、公安组织警力全力守护游客平安赏花、政府精细化服务......把刹那芳华酿成飘香不断地“樱花经济”。
南京市江北新区凤滁路樱花大道
10天时间,从装修到开业,一定要为“赏樱人”送上贴心服务
“我们就在附近上班,前两天无意中看到这个地方的樱花,太美了。”“我们是在小红书上看到的,专门从江宁赶过来拍照。”3月26日下午1点,阳光和煦,在南京江北新区凤滁路,2公里的樱花长廊分外吸睛。樱花飞舞,配合着周围的城市美景,格外动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时人流攒动,每株樱花下都挤满了前来拍照的游客。
这里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是,竟然在樱花最美的地方有一处白色集装箱咖啡快闪店,错落的露营椅与纷飞的花瓣交织成一幅“城市春日图鉴”。“我们开业不到一周,已经用坏了一台咖啡机和一台制冰机。”这处咖啡快闪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天卖出的咖啡杯数都在增长,从最初的一天300杯,到350杯,到400杯,每天都在突破上一天的数量。记者看到,咖啡快闪店的二层已经成为周围的必打卡点,许多游客排队到这里拍照打卡。累了就在咖啡店提供的椅子上歇脚,喝杯咖啡,格外惬意。
这处咖啡店其实是南京市江北新区新居集团新居置地精心策划的产物。“我们能为来拍照打卡的游客提供哪些服务,如何让游客看到城市的变化?”新居置地相关人士称,看到凤滁路人流一天比一天多后,决定不再等待,10天就完成了从项目纸上构想到现实开业的工作。
网红咖啡馆
没有随随便便的“火爆”,只有精心策划的“共赢”
25日晚10点,南京鸡鸣寺附近。“都这个点了,还这么多人。”鸡鸣寺附近的樱花可以说是南京最经典的赏樱处。“我们看完樱花拍完照,周边就有梅花糕、臭豆腐等摊点。”从外地来的何女士这样告诉记者,看完樱花即可就能品尝南京景点小吃,体验感也很好。除了小吃摊点外,许多爱美的年轻人为了拍出想象中的照片,更是花钱购置衣服,甚至是请商业拍摄为自己拍照。“我从早晨8点就到鸡鸣寺附近了。”一位从事商业拍摄的摄影师小鹏这样告诉记者,几乎一天时间都在这里,一天至少能拍4到5位客人。脚都站麻了,所有的机位都靠抢,人士在太多了。还有的游客告诉记者,就想去鸡鸣寺附近看樱花,结果被挤得连手机都没拿出来。
在凤滁路,樱花不再是静态的观赏对象,而是年轻人社交仪式的背景板。咖啡馆二楼的全景玻璃窗设计,将樱花海转化为“沉浸式办公场景”,吸引大量带着笔记本电脑的都市青年。他们在此工作、拍照、分享,形成“第三空间”的新型社交网络。新居置地通过露营椅、快闪市集等元素,构建起“半开放社交场域”,既满足青年人对松弛感的需求,又避免过度商业化带来的体验割裂。
凤滁路赏樱大道人流量大
如何能从“刹那芳华”到“一路繁花”?
樱花经济的本质是“高颜值撬动高产值”。有人说樱花季太短,就那么几个星期,花败了什么都没有了。对此,南京相关部门也提出“延长花期”战略,通过赛事、市集等活动将樱花季的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消费。樱花经济究竟火了谁?答案或许是“所有参与者”。政府以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品质,企业以创新模式获取品牌溢价,青年在社交场景中找到归属感,市民则享受更富活力的公共空间。樱花经济爆火的当下,正是因为政府跳出“大拆大建”的思维,转而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场景赋能为核心,便能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动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文/摄
视频拍摄/剪辑 季宇轩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