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慈利县长潭河电站上游突现“阴阳河”现象——一侧水体清澈,另一侧呈浑浊红褐色。部分网友曝光画面后,慈利县官方通报称变色系甲藻过量繁殖引发水华,水质符合地表III类标准。然而,不少居民仍质疑直指治理逻辑:“4天查151家养殖场,日均37家如何保证排查质量?”“Ⅲ类水能否保障民生安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长潭河沿岸有数百家养殖企业,且天坑溶洞密布,有的养殖场附近就有溶洞口,难以溯源。慈利县回应记者,称目前未发现有企业偷排漏排,并已开通“问政慈利”线上举报通道,希望获取线索。
长潭河流域天坑溶洞密布,一定程度影响污染溯源
“阴阳河”年年都出现,今年变色格外严重
官方定性甲藻增殖
3月15日,有慈利县网友发布视频称,长潭河电站上游约2公里河段出现明显水体变色现象。视频画面显示,部分水体呈现红褐色和黄色相间,与周边清澈河段形成鲜明对比,分界处宛如 “阴阳河”。据当地村民介绍,这种水体变色现象几乎年年都有,但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水体变色程度比前几年都要严重。对于水体变色带来的不便,村民表示,虽然对饮用水还没有影响,但是日常生活仍有许多不便。“有时候想去河边洗衣服都不敢洗,怕颜色染在衣服上。”
水质检测设备
针对公众反映的问题,3月18日,慈利县联合调查处置组首次发布通报,称已对长潭河电站上游两岸10公里范围开展排污口和暗管排查,对水质取样送检,并逐个排查沿线乡镇养殖场。3月21日,官方公布调查结果称,“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但未明确污染源头。慈利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称,“已排查沿河151家养殖场,未发现违法违规排污行为。”同时,慈利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公布了水样监测结果:“水体颜色异常是由藻类(甲藻)过度增殖所致,是甲藻水华现象。”
空中拍摄到的水体
沿岸养殖企业达数百家
天坑溶洞密布,排污源头迷雾重重
针对官方给出的调查结果,一位住在长潭河附近的王先生(化名)提出质疑:“4天时间排查151家,平均每日37家,这种效率不知道能否查得彻底。”同时王先生表示,“官方执法过程没有公开透明,可能难以打消周围居民疑惑,我愿意自费参与对151家企业的调查。”记者梳理发现,慈利县发布的调查通告时间为3月18日,按官方完成调查的151家养殖场计算,调查处置组在4天内完成了现场勘查、取样检测、记录分析等流程。
另外,关于官方通报的“基本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和“藻类增殖引发的水华现象”等问题,王先生也不太认同,“基本符合Ⅲ类标准的说法过于模糊,水华现象本身也代表长潭河确实被污染了”。记者查阅资料发现,Ⅲ类水质标准中氨氮≤1.0mg/L,总磷≤0.2mg/L,而甲藻水华通常与氮磷污染密切相关。另有资料指出,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及河道底泥释放,氮磷营养物质浓度升高,容易出现甲藻水华现象。由此,不少网友将污染源的矛头指向长潭河沿岸的数百家养殖企业。
此外,据一位视频博主李先生(化名)实地探访后告诉记者:“长潭河所在的区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天坑溶洞密布。”李先生称,据附近的村民向他透露:“有些养殖场里就有溶洞口,如果直接把污水排进溶洞,根本找不到污染源头。”记者从王先生提供的视频显示,在长潭河沿岸分布多个天坑溶洞,天坑溶洞内部纵深很深且结构复杂,部分溶洞洞口及周边水域可见明显漂浮物。
长潭河水体呈红褐色
针对以上疑问,记者致电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慈利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公众反映的情况,慈利县生态环境局目前对长潭河水域实行日检测制度,并且近期正组织对变色水体投放食品级阳性絮凝剂,抑制藻类生长。
次日,经王先生实地探访后证实,长潭河受污染区域,现在每天都会有人来投放絮凝剂,并对水样进行监测。一位在现场投放絮凝剂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污染源头不太好找,一是因为溶洞系统比较复杂;另一方面,虽然周围的养殖场都会建设比较完善的处理污水设备,在接受检查的时候查不出问题,但是实际上它有没有被使用,我们不得而知的。”最后他也给出了解决办法:“建议采用‘举报有奖’政策,只有人人参与保护长潭河中来,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相关部门在投放絮凝剂
当地多项措施抑制藻类生长
已开通违法举报渠道
3月28日,慈利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长潭河水变色事件。”该负责人指出,他们已连续数日对变色水体投放食品级絮凝剂以抑制藻类生长,截至3月26日现场观察,褐色已明显消退。
慈利县联合调查处置组发布的情况通报
据其介绍,当地已建立每日检测制度,对长潭河电站坝上 100 米及溇水入河口等 6 个点位进行连续检测,水质符合标准,能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同时开展全面溯源排查,经无人机巡航和实地核查,长潭河电站上游 10 公里范围内未发现排污口或暗管排污。此外,在对流域内 10 个乡镇 169 家养殖场、十余个天坑溶洞的排查中,仅发现少量陈年垃圾及部分小型养殖场存在干肥堆积、管网渗漏问题。针对公众比较关心的长潭河上游一家大型养殖企业“东方希望”的问题,该负责人特别说明:“东方希望畜牧公司养殖场经两次执法检查,均未发现偷排漏排行为。”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针对公众监督,慈利县开通了‘问政慈利’微信公众号接受违法线索举报。”据其透露,慈利县已专门制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专项方案,针对农业生产可能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斌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