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得到诸葛亮真传,为何北伐老吃败仗?廖化死前说出姜维短板

叨客文史呀 2025-02-18 15:58:03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好在孔明临死之前已经做好了全线撤军的详细计划,并且将他的生平所学: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连同诸葛连弩制作图册,八阵图阵法尽数全部传给姜维。毫不夸张的说,姜维成了诸葛亮的军事接班人。

而在政务方面诸葛亮指派了蒋琬、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主持政务。而姜维呢?他主要负责在军事上面继续思考如何打败曹魏,因此在公元234到公元238年之间,姜维并没有什么军事行动,很简单诸葛亮留给姜维的兵法、阵法,姜维需要时间去研究、去学习。

姜维率军北伐

在公元238年之后,姜维开始慢慢组织兵力骚扰曹魏边关。公元240年姜维攻打陇西,但是曹魏大将郭淮进军强中,姜维退兵。

公元247年姜维升为卫将军,同年雍州、凉州等地羌胡人背魏降蜀。于是姜维火速率领大军出陇右接应羌胡人,并且在此时姜维与曹魏大将郭淮及夏侯霸交战,双方战于洮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率众人降蜀,对于姜维来说算是小胜一场。

公元249年,姜维率军进攻雍州,当时郭淮采用围点打援战略,让陈泰、徐质,邓艾进攻围曲城,切断交通要寨及水源。当姜维进军至牛头山之时被陈泰大军阻挡,蜀将句安、李歆等人投降曹魏。

同时曹魏大将邓艾屯兵于白水北岸,蜀将廖化驻守于白水南岸,姜维打算让廖化牵制住邓艾,结果邓艾识破姜维战略,并且抢先一步占领洮城,姜维只得败走。

公元250年,姜维再次出陇右,本想攻打曹魏西平,但是未能攻下。只不过招降了曹魏中郎将郭修,并且将其带入川中。后来,郭修刺杀蜀汉大将军费祎,并且得手。

公元253年,姜维率兵出石营,很快包围南安,不过曹魏大将陈泰很快率军来救,而姜维久攻南安不克,同时军粮所剩无几,只能再次撤退。

公元254年,姜维占据狄道,并且进围襄武,徐质虽然反击但被斩杀。在徐质被斩之后,姜维乘胜追击,攻破河关、临洮等县城,并且最终把河关、临洮、狄道三县的民众迁回川中,对于姜维来说算是大胜一局。

公元255年,夏侯霸由于害怕被牵连选择投降蜀国,因此夏侯霸与姜维一同率军出狄道,最终打败王经,算是小胜一局。

公元256年,姜维被大将邓艾所阻,并且导致蜀军死伤惨重。

公元257年,姜维率军数万出骆谷,但被曹魏大将邓艾及司马望所阻,最终没成大事。

公元262年,姜维率军与邓艾战于侯和,姜维兵败而回。由于担心被黄皓专权,姜维只得在沓中屯田以避免被黄皓祸害。

公元263年,刘禅宣布投降曹魏,蜀国灭亡。

总结来看,姜维一生北伐10余次,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打败仗,或者是相据不克,粮草耗尽而回。那么姜维为何会一直打败仗呢?理论上来说姜维已经得到诸葛亮真传,战绩情况应该会变好才对。

姜维的对手邓艾

姜维在北伐曹魏的过程之中面对的主要对手其实就是邓艾,像陈泰、郭淮基本对姜维造不成威胁。在狄道之战过后,姜维想顺势进发上邽,但是这个战略被邓艾识破,最终姜维没能实现。

在史料《三国志》之中有记载:十九年春,维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于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根据史料记载来看,姜维此次兵败乃是由于邓艾已经有了准备,这才导致姜维功败垂成。

同样的道理姜维在段谷、秦川、阴平这些地方均遭受到了邓艾的反攻,姜维无法成功打败邓艾。在骆谷与邓艾相持之时,姜维虽然占据先机,但是邓艾却联合司马望坚持长城,最终消耗姜维,让其不得不退兵。

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从上述史料记载来看,姜维虽然深得诸葛亮出兵之道,但是邓艾也得到了司马懿的守城之略,并且邓艾抢先一步做好了预判,这才导致姜维数次北伐无果,最终还被逼到了沓中屯田。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伐蜀。姜维虽然极力阻击,但是由于邓艾直穿阴平小道,而后又打败诸葛瞻,刘禅望风而降。

总体来看,姜维先后三次与邓艾交手,但最终还是不敌邓艾。

姜维为何老是吃败仗?老将廖化临死道出真相!

从姜维组织兵力北伐曹魏10余次来看,胜率不足一半,可以说姜维一直是在吃败仗。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姜维打不过曹魏呢?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姜维率兵出击曹魏需要走艰难的蜀道,运送粮草不及,后勤物资补充不及时。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蜀、魏两国实力相差太大。据史料记载蜀国兵力顶多只有10万上下,而且成都还要留数千到一万左右的兵士守老家。而曹魏呢?其兵马至少是蜀国的5倍有余,并且曹魏后勤补给非常快,根本不会存在粮草不济的情况。

因此曹魏根本不会考虑自身粮草问题,其大后方会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只要是前方战场需要。然而对于蜀国来说,完全不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姜维好几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问题无疾而终。

第三个原因说出来就非常尴尬了,在老将廖化去世之前便私下跟姜维说过这个问题。廖化可以说算得上是蜀国出色打工者,在刘备创业初期便效力于刘备集团,直到刘禅宣布蜀国灭亡,廖化都还跟随左右。

因此廖化的评价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廖化当年是如何评价姜维的呢?在史料之中其实早有记载: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上述评价乃是廖化在姜维北伐多次无果之后当着姜维的面提出来的,廖化的意思非常简单,兵不戢,必自焚,这句话就是说兵士如果不停止、收敛,必定会自食其果。

言外之意廖化指的就是不要再继续北伐了,意思就是蜀、魏两国兵力相差太远。随后廖化又说,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智谋不能超过邓艾、司马昭,况且用兵没有节制,恐怕连自立都成问题。

果不其然,公元263年,邓艾在进入成都之后,刘禅尚有一战之力,但是最终刘禅却直接放弃抵抗,并且给姜维下发敕令,让其不要再反抗。

老将廖化跟随姜维多次北伐,并且此前廖化跟随关羽北伐襄樊,刘备东征孙权,同样的跟随诸葛亮北伐,最后才跟随姜维北伐,论资格履历廖化远甩姜维几条街。在大的战况面前,廖化同样能看出端倪。

总体来说,姜维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但是以蜀国的国力、兵力来看,即使是换成诸葛亮,恐怕也无法打赢曹魏,从而匡扶汉室。除非曹魏集团主要负责人有重大过错,才能钻到空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