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系统疾病里,萎缩性胃炎相当磨人,它不光带来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不适,还因与胃癌的潜在关联,让患者忧心忡忡。西医治疗手段有限,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中医。中医讲究整体调理,在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上独具优势。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中医应对萎缩性胃炎的好办法。

中医看病,先辨症候。萎缩性胃炎常见证型有以下几种:
1. 肝胃不和型:症状主要是胃脘胀满、疼痛,还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治疗时,医生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里面有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等药材。柴胡能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枳壳和香附理气止痛,几味药搭配,能有效调节肝胃功能,让气机顺畅,缓解胀痛。
2. 脾胃虚弱型:患者常感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欲差,还容易疲倦、大便稀溏。这种情况,一般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木香理气和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不适。
3. 胃阴不足型:表现为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是常用方剂,沙参、麦冬、生地滋养胃阴,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让胃“滋润”起来,缓解阴虚症状。
二、巧用中药成药,方便调理除了中药汤剂,还有很多中药成药也能调理萎缩性胃炎。像摩罗丹,含有百合、茯苓、玄参等18味中药,有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的功效,能改善胃痛、胀满、烧心等症状,适合多种证型的萎缩性胃炎患者长期服用。胃复春片也不错,由红参、香茶菜、麸炒枳壳组成,能健脾益气、活血解毒,对脾胃虚弱、瘀血阻滞型的患者效果较好,还能辅助治疗癌前病变。
三、艾灸穴位,激发自愈力艾灸是中医外治的瑰宝,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激发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是胃的募穴,艾灸这里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常艾灸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还有内关穴,能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对缓解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很有效。每周艾灸2 - 3次,每次每个穴位15 - 20分钟,长期坚持,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胃部康复。
四、日常饮食,药食同源来帮忙中医倡导药食同源,日常饮食中也能加入一些养胃食材。比如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煮成山药粥,软烂易消化,适合脾胃虚弱的患者。南瓜含有果胶,能保护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可做成南瓜羹。蜂蜜有滋阴润燥、润肠通便的作用,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温蜂蜜水,能调节胃酸分泌,缓解胃部不适。
中医调理萎缩性胃炎是综合的过程,从辩证用药到日常饮食,多管齐下。但要注意,中医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方案。只要坚持,定能改善症状,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