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兴起了一股向大寨学习的热潮,这股风一下子吹遍了全国。这时候,有个叫陈永贵的农民火了。他带着大寨的村民们自己动手,努力打拼,硬是把大寨搞了个大变样。他们创造出来的那种精神,人们叫它“大寨精神”,这可是前所未有的。陈永贵也因为这事儿,名声大噪,最后还当上了让人佩服的“农民副总理”。
1986年,陈永贵因为肺癌去世了,走完了他那富有传奇的一生。在快不行的时候,他叮嘱家里人,办丧事要简单点儿。再加上他活着的时候,不少人对他有看法,所以来追悼会的人没几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之前在工作上和陈永贵有过不同意见的华老也来了,他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然后悄悄地掉了眼泪。
陈永贵绝对算是个传奇人物,他临终前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不过是个农民,这世上跟我一样的农民又能有多少个呢!”
陈永贵是在山西昔阳的石山里头长大的,那地儿离大寨村大概有三十里路。那块地方地不好,土薄得很,还老是不下雨,庄稼想靠浇水长大那是想都别想,就连人喝水都是个大问题。陈永贵家里头从小就穷得叮当响,为了能让一家子活下去,他爹没办法,只能把他娘卖了,然后又把他送给了大寨村里一户姓贾的人家。
陈永贵是别人家的养子,从小就得去地主那儿放羊、干重活,这让他早早地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到了1948年,34岁的他在大寨村的老党员贾进才帮忙介绍下,正式入了党。这事儿后来对他能当上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可是起了大作用。
建国那会儿,陈永贵就开始在大寨村委会干活了。他心里一直记得自己是个农民,所以干啥都冲在前头,给乡亲们树榜样,带着大家一起拼。陈永贵这人实实在在,对村民们都挺好的,因此大家都挺服他。他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就用这股子劲儿,领着村民们一起奔小康。
那时候,生产工具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大寨村的自然条件也是出了名的差。要把那片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好田,简直是难上加难。可陈永贵这人性子硬,就是不肯认输。他瞅着村里的实际情况,带着大伙儿没日没夜地忙活起来,一门心思搞农田建设。他们硬是把一道道深沟和坡地,一点点开垦成了梯田。
就算碰上天灾荒年,陈永贵也没伸手跟国家要过一分补助,他硬是挺起腰杆,埋头使劲干。就凭着他这股子跟天地较劲的劲儿,原来那片荒凉贫瘠的大寨地,愣是变成了无边的肥沃良田,农业产出还比国家标准高出三倍,真是个奇迹。
陈永贵的故事传得越来越广,他还荣获了县里、地区乃至全国的劳动模范称号。那时候,国家正碰到难关,大寨村那股子拼命干的劲儿正好合了时代的口味。所以,大领导亲自喊出了“向大寨学习农业”的口号。这下子,原本默默无闻的大寨村和陈永贵一下子红遍了全国,陈永贵的职位也跟着一路高升。
陈永贵原本只是个公社党委副书记,但他仕途顺畅,进步飞快,1975年一跃成为了副总理。对陈永贵来说,不管是当农民还是副总理,他都一直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始终没丢掉农民的朴实劲儿。
以前,华老接手掌权后,陈永贵担任了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两人在工作上经常打交道,平时相处也很合得来,慢慢就成了关系特别铁的朋友。可后来,那段混乱的日子过去了,陈永贵和大寨开始被人们议论纷纷,他们俩也因为工作上的不同意见,关系慢慢疏远了。
1980年的时候,陈永贵不干了副总理的工作,他自己要求去北京东边的农场当个顾问,从那以后,他和华老就再也没怎么见过面。没几年,陈永贵被查出得了肺癌,华老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就去医院看了他,这让陈永贵心里五味杂陈。
1986年,陈永贵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他之前跟家里人说,走后别搞得太隆重。所以,他的告别仪式上,除了家里人,没请别人来。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华老自己来了,没受到邀请也来了。他走到陈永贵的遗体旁边,静静地弯了三次腰行礼,整个过程都没开口说话,但眼泪却一直不停地流。
陈永贵和华老之间的交情,其实外界了解的人并不多。尽管后来他们在工作上有了不同看法,最终各走各的路,但华老心里一直惦记着这段难得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