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这五类药物可引起横纹肌溶解!

营养均衡餐桌 2024-10-25 04:12:19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近年来,因为大量食用小龙虾,大量饮酒,过度运动而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实,在横纹肌溶解症中,80%以上的病例由药物引起!

一、什么是横纹肌?

人体肌肉组织可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三类。

其中,心肌和骨骼肌有明暗相间的横向条纹,所以也被称为横纹肌。

平滑肌无横纹。

二、什么是肌酸激酶(CK)?

绝大多数的肌酸激酶(CK)存在于肌细胞内。

若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

肌酸激酶(CK)有多种同功酶。其中,CK-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心肌梗死时,CK-MB升高。

CK-MB/CK<5%常见于骨骼肌病变;CK-MB/CK≥6%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三、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指各种原因致横纹肌细胞受损后,肌细胞内容物(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酸、钾、磷等)快速进入血液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危及生命。

1、“经典三联征”

肌痛:颈肩、背部、大腿或腰部肌肉疼痛最为显著,可伴肌肉肿胀、压痛。

肌无力。

茶色尿:肌红蛋白尿呈茶色或红葡萄酒色尿。

2、实验室表现

肌酸激酶(CK)升高是肌肉损伤的最敏感的指标。

临床指南建议CK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作为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血清、尿液肌红蛋白升高。

高钾血症,高磷血症。

3、急性肾损伤(AKI)

肌细胞中的肌红蛋白进入肾脏:

肌红蛋白在肾小管内形成管型,阻塞肾小管;肌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毒性作用等。

肌细胞中的尿酸、磷酸盐进入肾脏:

尿酸沉积于肾间质阻塞肾小管,磷酸与钙结合形成磷酸钙沉积肾脏,都会导致肾小管损害,诱发和加重AKI。

四、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病因

病因可分为物理因素和非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挤压伤、剧烈运动等;非物理性因素包括药物、乙醇、低钾血症等。

五、这5类药物可引起横纹肌综合征

1、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主要用于急性痛风的治疗和预防。

秋水仙碱是一种细胞有丝分裂抑制剂,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除可引起骨髓抑制外,秋水仙碱还可以起肌痛、肌无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等。

多发生在急性大剂量应用和长期维持剂量用药时。

2、喹诺酮类抗菌药

常用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软骨毒性,18岁以下儿童禁用!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可表现为关节痛、跟腱炎、肌腱炎、肌腱断裂、肌无力、肌痛、横纹肌溶解等。

3、他汀类降脂药

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骨骼肌和血浆中的辅酶Q10浓度,而辅酶Q10的合成对肌肉细胞能量代谢有重要作用。

他汀引起肌病的发生率约1.5%~5%,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率0.04%~0.2%。

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若有不能解释的肌肉痛、触痛或乏力时,要及时就诊。

4、贝特类降脂药

常用药物有非诺贝特、吉非罗齐、苯扎贝特、氯贝丁酯等,主要作用是降低降甘油三酯。

贝特类降脂药可引起肌炎、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或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

5、拉米夫定、齐多夫定

齐多夫定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导致线粒体肌病。

主要表现包括肌痛,关节痛、乏力,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横纹肌溶解和痉挛。

停药后通常可改善。

六、警惕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帮凶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至少20%与乙醇有关。

大量饮酒的健康人可出现无症状性肌酸激酶(CK)升高和组织学肌肉病变。

正在服用上述药物者,千万不要饮酒!

0 阅读:0

营养均衡餐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