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5年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APASL)年会于3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团队以斩获大会一项Presidential Award(主席奖)及三项Young Investigator Awards(青年研究者奖)的亮眼成绩引领学术前沿,并通过20场oral presentations(口头报告)和4项poster presentations(壁报展示),向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肝病学者系统呈现了中国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肝癌早期筛查及肝硬化精准分层管理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成为本届年会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之一。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参会团队

孙剑教授演讲现场
南方医院院长孙剑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 of HBV RNA in Clinical Practice》的精彩报告,系统阐述了血清HBV RNA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管理中的多重应用价值,包括预测治疗反应、停药后复发及肝细胞癌(HCC)风险,为乙肝精准诊疗提供了新方向。

侯金林教授演讲现场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受邀在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做了题为《Public Health and Drug Development in Liver Disease》(肝病的公共卫生与药物开发)的演讲。演讲报告提及乙肝从发现、预防、治疗方面在过去60年间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突破性的进展核苷(酸)类药物的研发,使乙型肝炎从无药可治疗转变为可控可防;乙肝疫苗与核苷(酸)类的联合应用,为消除乙肝奠定了目标实现的第一步。小核酸新药的面世,为乙肝治愈带来曙光。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团队在乙肝新药研发领域持续深耕,先后开展了超145项新药临床试验,提出走向治愈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策略(Nat Rev Drug Discov, 2019)。同时,在乙肝领域首次采用平台研究的设计,证实在多种新药联合治疗组合中,以小干扰RNA联合联合免疫调节剂可使30%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达到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应答终点(乙肝表面抗原<0.05 IU/mL),并有77%得以维持至停药后24周达成功能性治愈。令人振奋的是,对于开始治疗前乙肝表面抗原低于1000IU/mL的患者,联合治疗组在停药后24周维持治疗应答的比例可高达47%(N Engl J Med, 2024)。这项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其长达 3 年的随访数据已被2025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年会录用为口头报告,并荣获大会主席特别嘉奖(Presidential Award)。南方医院梁携儿教授作为研究团队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口头汇报并接受表彰。

梁携儿教授表彰现场
除了在乙肝治愈研究领域的突破,团队在慢性肝病全程管理及个体化诊疗研究中同样成果丰硕。青年研究者奖演讲中,研究团队系统阐述了三大核心成果:聚焦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ALT长期动态变化与肝病进展的关联研究,为优化慢性乙肝治疗评估建立新标准;构建基于糖尿病、肥胖等核心代谢异常指标的风险预测模型,揭示长期病毒抑制的HBV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脏事件风险机制,推动肝病管理从单一抗病毒治疗向代谢综合干预的战略转型;完成大规模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风险分层,联合内镜检查精准识别高低风险人群,其动态评估能力为个体化临床管理提供循证决策依据。这些覆盖肝病诊疗全链条的研究成果,彰显出团队“临床需求驱动创新”的科研战略与阶梯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显著成效。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团队此次APASL之行,以多项国际奖项及高密度学术输出,展现中国在乙肝临床治愈、肝癌筛查及肝硬化管理领域的前沿突破,其成果涵盖精准诊疗标志物、联合疗法及全病程管理体系,推动 “中国方案” 深度融入全球肝病防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