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繁自养模式正在朝着产业分工的方向发展

猪哥技术 2024-05-09 09:12:36

传统的自繁自养模式,依靠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养殖成本,成功淘汰了更小规模的小散养殖户,在2018年以前这种模式一度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产能规模。但是在2018年以后的非瘟时代,在生物安全与存栏数量上面,出现了较大的挑战,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养殖形势了,模式的变革。

PS:由于相关观点在历史文章里面都有发过,所以今天我们尝试着尽量简短的概括这些观点。

主要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我们详细来说一下。

1:对外接触频繁导致疫情概率极大。《对外防接触》

众所周知,疫情的防控主要依靠人,车,料,物资四个方面构建,而自繁自养模式由于场内饲养的生猪品种繁多,导致今天却个母猪料明天缺个保育料后天又缺个小猪料。亦或者今天买个多维明天买个VC后天买点抗生素,总量又都不多,也没法集中采购,加上饲料的料种也复杂,每个月都有出栏计划,又经常需要淘汰母猪,对外接触性尤为频繁,非常不利于疫情的防控,对非瘟病毒严重依靠大环境,大环境一旦出了问题,基本自繁自养模式的无法独善其身。

2:对内生产交流密切导致场内疾病扩散严重。《对内防扩散》

场内生产操作也很频繁,今天断奶明天上产床后天打疫苗,整天都在全群接触,一旦出现疫情,都很容易全群扩散,这也是自繁自养模式的总是喜欢全群投药的根本原因,其实动不动就全群投药真的有多大的防疫效果吗?这点可以留给大家思考。

3:场内猪群各阶段都有影响中标后变现。

场内全流程的猪群都有,一旦出现非瘟,变现比例极低,除了能够出栏的生猪与母猪外,其余猪群基本无法变现。且场内接触频繁,去年以来,受非瘟病毒弱化的影响,全进全出的出现阳性比较容易拖到上市,但是自繁自养模式依旧很难拖到上市,原因就在接触性频繁上面。

4:连续生产缺乏有效的洗消净化导致猪场内疾病高发。

猪舍常年轮流使用,缺乏足够的洗消空置时间,场内各种疾病常年不断,带来整体健康度偏低,猪群亚健康状态突出,在没有非瘟这种不治之症的时候尚且成活率上不去,更不用说现在还有这种不治之症的时候,风险尤其值得重视。

5:生猪价格异常波动跌多涨少养殖收益被收割。

这几年的猪价大家也是有目共睹,非常容易被全进全出模式的收割养殖红利,每年上半年亏钱的时候总是我们自繁自养模式的在承担亏损,而全进全出的都是空场等着进猪苗。每年下半年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涨价后,全进全出模式的整体压栏拉升猪价,然后就全卖掉迅速将猪价打下来,只留下我们自繁自养模式的在望洋兴叹,想想马上要面对的上半年的低价,独自黯然伤神。

养殖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了自繁自养全流程养殖的弊端,纷纷着手打破这种全流程的养殖模式,生猪养殖业产业大分工的变革来到了我们面前,在此演化过程中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发生以下六种养殖分工。

1:转型两点式饲养,母猪场与育肥场分开,同时育肥场操作全进全出模式。

这是前几年就开始流行起来的模式,这种模式这里就不介绍了,因为大家都懂,我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后面这几种。

2:母猪场将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分开,批次化引种后备。

这种模式在两点式饲养的基础上,从母猪场的养殖流程里面独立出来,因为现在母猪场的后备母猪都维持着高淘汰,高补充的模式,特别是去年以来再衍射出来的卖带胎母猪的模式,也就需要更多的后备母猪进行补充了,这部分后备母猪留在母猪场自行养殖,没有任何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在育肥场里饲养,或者放在公司加农户的猪场里面养殖。所以就延伸出来了专门饲养后备母猪的猪场,同时也出现了配套的利润计算模型和代养结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模式会根据后备母猪的大小,以及行情的波动,做出一定的随机性改变,比如母猪场如果后备母猪富余且母猪市场没有行情的时候,这部分二元母猪会转为普通肉猪上市,而如果行情较好未来断奶小猪市场预期较强的时候,这部分母猪也会就地大栏配种,配好了以后两个多月B超打完了后确定有胎了拉回母猪场去生产。

3:母猪场带胎卖母猪,增强场内种群更新频率。

这几年头部企业开始卖带胎母猪,引发了众多母猪场的模仿,这种模式起码有三个好处,我们来分析一下。

3.1:场内母猪高流通率,带来更高的机动性,同时锁定中期利润。

3.2:配合下半年多进后备,上半年可以有更多的小猪上市,这部分分娩完了的母猪,再配回去,作为带胎母猪销售,可以减少下半年的断奶小猪上市数量,平抑行情风险。

3.3:利于维持场内一元母猪的种群与利用率,一旦碰到母猪行情好的时候,就可以顺利套现一波红利。

4:母猪场批次化配种分娩,小猪批次化上市规避市场行情波动。

这点在第三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延伸,把母猪也当做全进全出模式的去饲养,每年固定下半年进场可以配种的后备母猪,控制断奶小猪上市的时候处于三四月份,卖完小猪后这部分母猪也不留着继续使用了,直接作为一胎母猪进行淘汰,在很多地方,一胎母猪的淘汰母猪价格,是比较高的,因为可以冒充土猪销售,且一胎母猪的口感也会比普通的育肥猪更好。集中淘汰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整车销售价格也更高,远远高于二三胎母猪,甚至会高于肥猪的小标猪价格,可谓是灵活机动。

5:断奶小猪保育后出栏转场中大猪育肥场。

这个模式在北方已经开始出现,主要是针对气温较低的区域,普通育肥场由于缺乏保温设施设备,而集团公司外售的小猪又往往只有7公斤,对保温条件的需求较高,所以就催生了一部分保温设施高的猪场,转型专门去做断奶小猪保育工作。同时一般每年的年初断奶小猪价格往往较低,到了三四月份后断奶小猪价格也会进一步上涨,除了能够赚取保育差价外,还能赚取行情红利。

6:标猪二次育肥(原地与异地)。

这点就不介绍了,这种模式买回家养的大家比较熟悉,留在原地饲养的大家听得比较少,其实留在原地饲养的更好操作,一般针对全进全出模式的生猪,把全场的生猪挑选一部分现场过称,平均出全场重量,然后一天一头猪1.4元到1.6元的委托管理费用,全包干,饲料由二育方提供,原地育肥,纯粹的资本游戏,玩的就是简单粗暴。

生猪养殖流程的分工,代表行业正在走向更高的发展层次,而这一变革无疑是集团公司主导的,是集团公司采用两点式饲养后两端互相衍射出来的分工模式,这些分工模式对于传统的自繁自养户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传统的自繁自养户完全可以顺应着时代的发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转型为某个养殖流程的专业化饲养的道路上,或许会迎来养殖行业的第二个春天!

7:生猪托养与寄养模式。

在生猪养殖业的变革中,一些新的合作模式也应运而生。其中,生猪的托养与寄养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缺乏养殖经验或资源的投资者,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生猪养殖中,但具体的养殖工作则交由有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养殖场来完成。这样,投资者可以享受到养殖利润,而养殖场则可以获得额外的管理费用和技术服务费用。

这种模式对于养殖场来说,既能够增加收入,又能够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来帮助他人,实现资源共享。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无需担心养殖技术的问题,只需要关注市场的行情和资金的投入,降低了养殖的风险。

8:生猪期货与保险业务的发展。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变革,生猪期货和保险业务也逐渐兴起。生猪期货为养殖户提供了一个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通过期货交易,养殖户可以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约定的价格卖出或买入生猪,从而锁定利润。而生猪保险业务则可以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当生猪因疾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损失时,保险公司会给予一定的赔偿,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

生猪期货和保险业务的发展,为生猪养殖业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稳定养殖收益,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9:智能化与数字化养殖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和数字化养殖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生猪养殖业中。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生猪养殖的精准管理,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生猪养殖业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化和数字化养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生猪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同时,也为养殖户提供了更多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生猪养殖业务,实现养殖收益的最大化。

生猪养殖业的变革正在深入进行,各种新的养殖模式和工具不断涌现。对于传统的自繁自养户来说,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拥抱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写在最后:产业的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养猪也只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什么理想,更不是为了什么情怀。存栏300头母猪以内的自繁自养模式已经没落了,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是抱着旧的观念苟延残喘,还是拥抱新的养殖模式,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和大家共同交流沟通生猪养殖行业的各种信息,不卖兽药不营销,诚交各位养殖同行,我们养殖群里见。

0 阅读:0

猪哥技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