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评论区,真是藏龙卧虎高人频出啊!多个人提到如何在站桩时进入到先天状态,以及意识与呼吸的关系,等等的问题。现在,结合站桩的实践层次,进一步解析“后天里的先天”与“先天里的后天”在身心修炼中的具体体现:
一、站桩初阶:意识与呼吸合一 —— 后天里的先天外形静止,意识专注呼吸站桩时身体不动(后天形骸),意识从日常的散乱思维(后天识神)中抽离,转而专注呼吸的自然流动。此时:后天里的先天:呼吸本是后天生命活动(肺金之气,属后天),但当意识不再刻意控制呼吸,而是“随息出入、知而不执”,便逐渐贴近呼吸的先天本源——即《庄子》所谓“真人之息以踵”(《大宗师》),暗合先天一气周流的自然节律。
动静之机:外形虽静,内在气息流动却显先天之动;意识虽专注,却无分别造作,类似《清静经》“内观其心,心无其心”的状态。此即“后天形骸中显先天神炁”。
意识与呼吸合一的本质这一阶段的核心是“以后天意识(识神)为工具,唤醒先天元神”。如同《黄庭经》所言“呼吸元气以求仙”,通过后天有意的专注(“求”),逐渐过渡到无意识的自然(“仙”),实为“借假修真”。
意识引导呼吸:此时意识不再是强行的“控制者”,而是成为先天元神(真意)的载体。呼吸逐渐变得深、细、匀、长,甚至出现“胎息”(皮肤毛孔呼吸),此为先天元神调节后天呼吸(肺呼吸),即《入药镜》所谓“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控制与自然的辩证:若“引导”是刻意用识神强迫呼吸节奏,则仍是后天;若引导是元神感应气机后的自然调节(如气沉丹田、气贯涌泉),则属“先天里的后天”——先天真意驾驭后天形气。
2.橐龠之喻《道德经》以风箱(橐龠)比喻呼吸:“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5章)
初阶站桩如同手动鼓动风箱(后天意识主导);
进阶时则如风箱自成宇宙,一呼一吸皆随天地真息自动开阖(先天元神运化后天形气)。
三、修炼次第:从“有为”到“无为而无不为”后天返先天(修命)通过站桩形静、息调、意专,逐步将:后天呼吸(口鼻之息) → 转化为先天真息(胎息、体呼吸)
后天意识(识神) → 凝练为先天真意(元神)此过程即“后天里的先天”显现,对应丹道“炼精化炁”阶段。
先天化后天(修性)当先天元神觉醒后,真意可自然调和后天身心:调节呼吸、气血、筋骨,远超刻意锻炼的效果;
即便日常生活中,亦能“常应常静”(《清静经》),如《庄子》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此即“先天里的后天”妙用,对应丹道“炼炁化神”后的“显化于俗”。


以上状态是在站桩的觉知力和专注力,得到并且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体验到的状态,在我的《活力站桩法》资料,开篇就有练习觉知力的方式,其实,非常的简单,简单到大部分人都忽略了。领取资料的粉丝,结合站桩在详细的阅读,就解决大部分的站桩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