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里的秘密皇陵(三)

米兰马 2023-09-05 11:40:37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真相,考古学家把之前那座大型石窟取名为北响塘石窟,把这座小一点的取名为南响堂石窟,然后对南响塘石窟做了细致的清理复原工作,结果他们就在南响塘这边找到了一块非常关键的石碑。这块碑是南响堂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十分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上面是釜山石窟碑,里面详细记载了时间、地点以及什么元因促使着南响堂整个寺院的落成。

“天统元年以游之岁斩此山石兴建于此窟,有国大丞相淮阴王高阿那肱。”石碑上的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先看前面八个字,“天统元年,乙酉之岁”,指的是南响堂石窟的修建年代,天统是北齐皇帝高纬的年号,再来看最后这几个字,“大丞相淮阴王高阿那肱”,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有名有姓的,是高纬手下的大丞相。根据这几点关键信息很快就把南响堂石窟的修建过程给推导了出来。

当时应该是皇帝在此休息,大丞相淮阴王高阿那肱对皇帝说:“皇上一看此处三面环山,绿树葱葱,以及对面面临滏阳河,这个地方不失为是一个避暑游玩的好去处。”因为当时皇帝个对佛教信仰程度非常,所以当时一兴气大发,就再此出资建造石窟,这样就是促使了南响堂整个石窟寺的落成。

按照碑文记载,南响堂这座石窟是北齐皇帝高纬的一座行宫。那他显然不是道宣法师在续高僧传里提到的那座石窟。因为道宣写的很清楚“慈州石之窟寺即齐文宣帝之所立也”,这个齐文宣帝名叫高洋,算起辈分来是高纬的大伯,这样看来,北响堂石窟才是《续高僧传》里边记载的石窟。

那么在北响享堂石窟里边真的藏着一座皇家陵墓吗?

道宣呢,为了编他著作《续高僧传》他走走遍了全国的各各个名山和寺院,那么那一年,他到响堂寺的时候(当时叫鼓山石窟寺)在到鼓山石窟寺的时候,他也听说石窟寺里边埋。藏着这个高氏家族的灵藏。

道宣法师提到的这个高氏,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他也是北齐的第一任皇帝。高洋活着的时候把国都定在了邺城,也就是现在的邯郸市。那么在他死后把皇陵定在邯郸附近的响堂山也是顺理成章。

不过更多的疑虑还在困扰着考古学家,为什么北响堂石窟藏有皇陵的事儿仅仅出现在了一个僧人写的书里边,而在正史当中却没有任何记载。而且古代人讲究一个入土为安,皇家陵园更加会大兴土木,可是那位高洋皇帝怎么会把皇陵建在一座深山中的石窟里呢?《续高僧传》里的记载真的可信吗?

《资治通鉴》大家应该都熟悉,是由司马光主编的是人们公认的比较权威的正史,在书里边考古学家找到了这么一段话:“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臣。”这段话虽然就这么几句话,让我们从历史上揭开了响南山开凿石窟的另外一个神秘的面纱,那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个寺院,它同时是作为高欢的陵葬。而且高欢死了之后是虚葬在漳水之西了,漳水是距离响南山石窟没有多远的一个一条河,。虚葬在那儿,偷偷的在鼓山石窟天宫之旁开凿了一个洞穴,把高欢的灵柩放到这个洞穴里面了。

高欢就是《资治通鉴》里边提到的齐献武王。他是北齐第一任皇帝高洋的父亲。公元六世纪,高欢带着自己的儿子高洋在乱世中闯出了一方霸业。公元550年,高洋成了北齐王朝的开国皇帝,追认自己的父亲高欢为齐献武王。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高欢在52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因为怕敌国趁机来犯,陵墓被盗,高欢死后半年都密不发丧。直到高阳选中了响堂山,悄悄的修建了一座佛教的石窟,又在石窟里秘密开凿了一个洞穴,这才把父亲高欢的陵墓藏到了洞穴里。也正是因为这样,关于高欢死后安葬之地史料当中并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

0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