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地名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莲花山劝农山,探寻它与康熙皇帝之间的奇妙渊源。
时光回溯到 1681 年,正值康熙皇帝二次东巡。浩浩荡荡的队伍一路前行,途径一个名为潘家屯的地方,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莲花山劝农山。当时,康熙皇帝长途跋涉,感到十分疲惫,饮过当地的泉水后,便决定在此小憩片刻。
在休憩期间,康熙皇帝遇到了当地的猎户和药民。与他们交谈之中,康熙皇帝心怀天下,目光长远,深切地劝诫他们 “安分务农,屯垦戍边”。并且,康熙皇帝还明诏天下:“富家子弟中的‘贡监生员’,若能垦地 20 顷以上,且文义通晓者,可任用为县丞;若垦地达一百顷以上,文义通顺者,则可任用为知县。而地方官员,有推动农田开垦之功者予以升迁,无此功绩者则予以罢黜。”
这一诏令,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这片土地。那些猎户和药民们深受鼓舞,纷纷响应号召,放下手中的猎具和采药篓,拿起锄头,开始了垦荒耕种的新生活。从那以后,这里的农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据史料记载,从康熙初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足足增长了 600 万顷。
而潘家屯,也因为康熙皇帝的这次劝农之举,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后来正式更名为 “劝农山”。这一名字的变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变化,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见证了康熙皇帝重视农业、鼓励垦荒的治国理念。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劝农山,感受着这里的宁静与美好时,是否会想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呢?劝农山,以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传承着历史的记忆。
出品:一点资讯吉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