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始传出上海要在南通建设第三机场的消息。当时一度引起了热议,当然也有不少人出面辟谣,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
南通渴望新机场,是希望借助上海机场的助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苏南某些城市,却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消息。加上新机场迟迟没有实质性的消息落地,质疑声纷至沓来。
但就在这周,海门发布了一则,关于新丰-东洲的500kv高压线路迁移方案的公示,不仅表明了新机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而且还第一次披露了新机场一期工程的相关信息。

本文回顾一下南通新机场的“纷纷扰扰”,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主要分为三个章节:
1、方案的提出与战略定位
2、开局完美后续声音寥寥
3、质疑声中毅然砥砺前行
方案的提出与战略定位最早在2009年,民航方面就曾经提出过,将南通兴东机场定位为上海的辅助机场的目标。但之后由于兴东机场的客流等各方面的原因,这个目标也就不了了之了。
2014年,上海两座机场面临客流溢出的问题。此时,又将目标瞄准了南通,其实正是这一年,第一次含糊性的提出了上海第三机场可能布局在南通的方案。

到了2018年,上海方面正式提出要新建第三机场。当时选址据说有两个方案,一个在昆山,一个在南通。但不知为何后来也没有消息了。令人寻味的是,半年后,南通突然提出了“轨道上的机场”战略,也就是利用北沿江高铁,和新机场合设交通枢纽的方式,打造立体交通新格局。
事实上,后来北沿江高铁上的海门北站的确就是这么设计的,地面上是机场,地下1层是高铁,还预留了地下2层,据说是未来的城际线路,或者是地铁。
在定位方面,南通新机场的定位并不复杂。就是将上海容纳不了的、周边地区廉价的航线,利用高铁线路,转移至南通。而南通也需要这样的机场,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客流,双方一拍即合。至于为什么没有选择苏州昆山,我觉得还是因为他们距离虹桥机场太近了。

南通新机场的开局堪称完美,2018年提出规划定位之后,不到两年,2020年,上海机场就和南通签署了合作协议,明确南通新机场建成之后由上海机场统一进行运营。
很快,双方联合进行了新机场的选址工作,在经历过南通通州和海门的方案比较之后,最终选择了二甲作为最终落地方案。之后南通方面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一系列动作。
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两个项目,一个是海门地区1000kv特高压输电方案的迁移项目,另一个就是二甲附近的居民大面积迁建工作。然而直到今天,这两个项目也没有真正落地,而部分居民已经被迁走。

美好的开局之后就是长时间的沉寂,之后的几年,南通新机场便再没最新消息传出。与之相反的是苏州,在这几年不断的加大对于机场方面选址方案的宣传,并且在2024年正式确定了沙家浜机场的选址,并且于2025年2月正式开工,尽管只是一个通用机场,但苏州方面的积极表现,仿佛昭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去年年底,南通的二环高速,绕城高速正式通车。而其中设置的新机场收费站,以及高速上众多的新机场指示牌还是引发了不少的想象,很多人都认为,也许新机场一直都在,只是进度慢了些。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正当人们仿佛已经忘却了新机场的动向时,江苏发布的一则公告,又让南通人重新燃起了对于新机场的热情。
这次是一则从海门东洲到新丰的500kv线路迁移项目的公示。内容除了有具体的迁移项目之外,还披露了南通新机场一期建设的一些具体情况。
从公告得知,南通新机场一期将建设东西两条跑道,4f和4e标准各一条,另外还建设有118个停机位,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兴东机场。而且未来还有扩建的可能,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千万级的客流。这个客流目标已经和苏南硕放机场差不多了,如果能实现,在江苏将仅次于禄口机场。

前些时候,海门北站也公布了自己的建设进度,还发布了关于新机场排水口的预留方案。种种迹象表明,南通新机场一直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只是这么大的项目面临的手续和环节必然也十分复杂,也许我们真的应该更多一些耐心,最终北沿江高铁和新机场以及绕城高速必定会在海门北站形成完美的立体交通格局。
后记沙家浜机场选址确定之后,苏州有不少的人对南通新机场发表了质疑,甚至有人会觉得沙家浜机场有可能会取代南通新机场成为上海第三机场。

我无法对这样的论调进行明确的判断,也许南通新机场未来不一定会有,也许苏州的沙家浜机场会转为民用,但这对江苏来说不都是一件好事吗?
而且就算最后选定了沙家浜机场,南通现在的海太隧道也已经接近通车了,未来南通到苏州也是非常方便的!
但依然期待新机场能给南通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