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年间共出现两位飞将,一位姓李一位姓吕,到底谁是真飞将

冷玉看文化 2024-10-19 10:05:16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出类拔萃的将军被称为“飞将”,一位是西汉时期的李广,另一位是东汉末年的吕布。

这两位“飞将”,一位名震华夏,一位勇冠三国,都是世间少有的人才。

今天,我们将他们放在一起,细细比较一番,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出生

根据史书记载,李广是陇西成纪人,吕布是五原郡九原人。

陇西成纪在现在的甘肃天水,五原郡九原在当今的内蒙古包头,天水与包头虽然相距千里,但都属于中国北部城市。

因此,李广和吕布同为北方豪杰,都是那种长得人高马大,豪迈粗犷型的硬汉。

只不过,李广出身名门,是秦朝名将李信之后,而吕布只是一介草根罢了。

功绩

李广在早期曾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来大多数时候都在边庭镇守,抗击匈奴,在和匈奴进行的大小数十战中,他冲锋陷阵,斩将夺旗,震慑了匈奴之胆,彰显了大汉军威,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吕布与李广相比,要逊色很多,他的功绩主要在于协助王允诛杀董卓,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汉献帝的统治地位,可是在这之后他主要忙于割据地盘,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功绩了。

所以,在对国家的功绩上,吕布与李广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官职

虽然吕布的功绩远远不如李广,但是他的官职却比李广要大得多。

吕布在董卓帐下时,就已经是中郎将,封都亭侯;

在诛杀董卓后,又直接被汉献帝任命为奋威将军,进封温侯,与司徒王允同掌朝政,可以说此时的他已是位极人臣了;

长安城被董卓部曲李傕郭汜攻破以后,吕布又先后自领兖州牧、徐州刺史,成为妥妥的一方诸侯,直到死前还被汉献帝加封为左将军。

再看李广,那就可怜多了。

他第一次出场,就因为在萧关抗击匈奴,“杀首虏多”,被封为中郎将。

吴楚七国之乱时,他随军出征,再次立下大功,但由于是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所以未能受到朝廷封赏。

后来,他一直辗转各地,先后担任过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右北平等地太守。

数十年戍边生涯,抵御过无数次匈奴人的进攻,为汉家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他运气不是太好,经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遭到贬谪,不仅一直未能封侯,直到胡子都一大把了,才混得个“官不过九卿”的郎中令。

所谓“乱世出英雄”,还真的是应验了汉文帝评价李广的那句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武力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民间传说,吕布都被打造为“三国第一勇将”。

可是正史《三国志》并没有下这样的定论,它只告诉我们“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从这段描述来看,吕布虽然勇武,但也不一定就能达到天下无人能敌的地步。

但是,李广则不同。

根据《史记》记载,曾经有一个叫公孙昆邪的人哭着向皇帝进言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可见,在时人和史学家的眼中,李广的才能和勇气是天下无双的,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这样一比较,吕布这位“飞将”就被李广给比下去了。

毕竟吕布行动如飞,是因为有赤兔神驹的加持,而人家李广不管骑什么马都可以!

射术

李广和吕布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顶尖的善射者,那他们二人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据史书记载,李广之箭可“中石没镞”,而吕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则是“辕门射戟”。

“中石没镞”是形容李广射箭力道超强,可贯穿岩石,“辕门射戟”是形容吕布射术精准,可远距离命中目标。

我猜想,李广正常发挥下,也不难做到“辕门射戟”,但吕布究竟能不能“中石没镞”可就很难说了。

而且,纵观二人的军旅生涯,李广“箭不离身、身不离箭”,凭借精湛的射术杀敌无数,可吕布除了“辕门射戟”,好像再也没有什么有关射箭的辉煌战绩了。

由此可见,吕布的射术应该是不如李广的。

不过,李广射箭有个特点,也不好说是优点还是缺点,他“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这样做的优势是保证了射箭的命中率,但同时也将自己置于更危险的境地,大大增加了被敌人所伤的风险。

这大概也是李广“将兵数困辱,射猛兽亦为所伤”的原因吧。

治军

治军是否得法是评判一名武将的重要标准。

古代有很多优秀将领治军以严明著称,比如李广的老上级周亚夫。

但是,李广并没有继承周亚夫的治军方式,他有一套自己独到的治军理念。

他对待下属非常宽和,不急躁也不严苛,每次战后得到的赏赐都尽数分给众人。

他尤其爱惜士卒,当部队兵困马乏的时候,看见水和食物,士兵不喝好,他绝不靠近水,士兵不吃饱,他也绝不吃一口。

他真心关爱士兵,士兵也非常爱戴他,所以他带出来的部队特别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国志》对吕布如何治军描述的不多,但有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是在吕布被曹操包围的时候,书上说他“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但信诸将。诸将各异意自疑,故每战多败。”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吕布对部队的掌控力不强,喜欢当“甩手掌柜”,手下诸将互不信任、相互猜忌,部队内部不团结,形似一盘散沙。

一个爱兵如子,一个将不知兵,一个的军队如铁板一块,坚不可摧,一个的军队如散沙一盘,谈笑间灰飞烟灭,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结局

好剧总会落幕,大戏也要散场,英雄也有末路的时候。

元狩四年,六十多岁的李广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因受命迂回行进,迷失道路,未能与匈奴主力接战。

大将军卫青要向天子上报战况,派人向李广询问部队迷失道路的原因。

李广不愿意连累其他人,声称是他自己迷了路,诸位将领都没有错。

回到军营后,他对部下说:“我从年轻时开始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与单于交战,而大将军却让我部绕远路行军,结果迷失了道路,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终究不能再面对那些执笔记录军功的官吏了。”于是拔刀自刎。

李广死后,他麾下的将士全都如丧考批,放声大哭,老百姓得知他的死讯,无论老少皆流泪不止。

李广原本不用死的,他完全可以选择和右将军赵食其一样用钱赎罪,最多被贬为庶人,但他毅然选择了死亡。

他这样做,是对命运的极度无奈和对未来的彻底绝望,唯有以死来进行抗争。

虽然命运不曾眷顾他,但他手下的将士、天下的老百姓和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永远都怀念他、倾慕他、爱戴他,他虽死犹荣。

相比于李广之死的苍凉悲壮,吕布死时是那么丑陋可笑。

建安三年,曹操军将吕布军围困于徐州。

三月后,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率所部投降曹操。

吕布及麾下登白门楼,见曹军围之甚急,已无脱身之机,乃下城投降。

曹操畏吕布骁勇,用绳索缚之,缚之甚紧。

吕布跪地苦苦哀求,表示愿意投降,以效犬马之劳。

曹操不相信吕布的信义,于是命手下用绳索将其缢死。

这就是我们勇冠三国、无人能敌的“飞将”吕布,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苦苦哀求,他的对手都不愿意接受他的投降,做人如此,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要是吕布能有李广万分之一的人品和气节,也不至于此了。

结束语

行动如飞,箭法如神,在战场上忽来忽去,令人摸不清路子,是为“飞将”。

李广是“飞将”,吕布也是“飞将”。

但细细比较之下,此“飞将”又非彼“飞将”。

不知道在各位朋友的心里,到底谁才是“真飞将”呢?

0 阅读:7

冷玉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