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第一条云巴上线第一辆车,迎来了云巴建设的里程碑。未来,与济南地铁一上一下组成城市立体交通网,有效提升济南交通运力,为济南摆脱交通拥堵提供可能性,山东的强省会战略又迈近了一步。

这几年,济南的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高铁、高速、机场扩建,甚至内河航运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济南的交通状况一直被诟病。即使拥有像经十路这样的高标准道路,济南依旧占据中国最堵的城市的一席之地。外地人对于济南的印象,不是大明湖的诗情画意,更多的是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
大济南战略让济南下决心改变交通拥堵的问题。于是,克服地下泉水的难题,建设地铁项目,成为青岛之后第二座开通地铁的城市。可以这么说,地铁的通车大大改善了济南的交通状况,方便了济南市民的出行,更为外地游客提供了多样的交通选择。

作为地铁补充,地上轨道交通有着造价低的优点,济南选择了低运力的云巴。建设周期短,有效补充城市公交,云巴十分适合济南。全长30公里的济南云巴,成为山东省第一条地上轨道线路,是济宁云轨后的成功案例,也是山东城市轨道建设的一种尝试。

提及轨道交通,济宁一直走在山东省的前列。与比亚迪合作的云轨项目很早就已经立项,并且建设了邹城至曲阜的线路。想想当年云轨列车安装在轨道之上时,济宁是何等的风光。奈何济宁是一座地级市,没有省会城市的政策优先级。在云轨审批一路绿灯的情况下,国家突然限制审批轨道交通项目。于是,济宁云轨项目停在了发改委审批上,山东第一条云轨项目就这样硬生生叫停。

虽然现在济宁建设了内环高架,但每每看到邹城的云轨建筑,总有一种心痛的感觉。济宁按照最新的轨道建设标准的确不够资格,但轨道交通却十分适合济宁的实际情况。组团式大城市,云轨可以有效连接各个城区,促进济宁经济发展。硬是拿指标来指导济宁云轨建设是不符合实际的。当然济宁也没有放弃轨道交通的建设。
相信随着轨交建设的松绑,济宁的云轨会重新建设。一定要吸取之前的教训,先审批再建设。孔孟之乡需要轻轨,不是玩笑而是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