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表示,近期正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对于“好房子”的界定,倪虹表示将从三个方向具体进行落实。
第一,立标准。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大家对于房屋高度、湿度、温度、亮度等有较高要求。近期在组织编制“好房子”的建设指南,修订住宅项目的规范,其中有一项,就要将住宅的层高提高至“不低于3米”。
第二,强科技。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解决隔音不好、渗透、反味等问题,同时将大力推动全屋智能。
第三,抓项目。不同的面积、价位要有不同的“好房子”。会举办全国范围的“好房子设计大赛”,引导设计师针对多样的居住需求,精心的、有创意的设计不同户型、不同面积的“好房子”。
倪虹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展重大转变,人们的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所以建设“好房子”就关乎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大力推动、推广“好房子”,未来“好房子”不仅要有好标准、好建造,还要有好服务。

他同时强调,首先,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房”建设成为“好房子”,政府民生工程要起到带头作用;其次,不仅要将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等多种方式,将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他认为,“好房子”的提出,将会给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提供广阔的应用空间,还能释放扩内需、促销费的潜能。
倪虹在会上提到,希望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好房子”的建设,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应当看到建设“好房子”是产业转型的新赛道,未来企业竞争点和在市场机遇,会落在新科技、高质量、好服务上。
“客厅净高2.7m,装修完2.49m,很压抑”
这是目前市场上,大家的共感,小编家里亦如此!
“长高”20厘米,直击居住痛点。过去十年,我国住宅层高普遍执行2.8m标准,但实际装修后净高常不足2.5m。狭小空间易导致压抑感,且难以满足地暖、新风系统等现代装修需求。
此举一出,引广泛热议,支持声暴涨,侧面反应出大家对住房空间尺度的的关注度。

源:网络
预计后续,限高50米、80米的住宅少做一层,相同楼栋容积率降低、电梯、楼梯数量也会随之调整。
不光是层高,大多商品房的“公摊”和“隔音”是个“老难题”了,也是大家关注的另外两大“痛点”。


源:网络
如果能优化“公摊”,意味着“得房率提升”、“物业费降低”;如果能优化“隔音”,意味着“私密属性提升”,在家里也不用再战战兢兢的。
优化落实“层高”的同时,也希望能多关注“隔音和公摊”,多管齐下,推动建筑业向更高质量发展,将“舒适优质”、吻合“好房子”标准的房屋,交到消费者手上。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来源:观察者网、 21消费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