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遭开除军籍、全家移民、骗财骗色,蒋大为身上标签哪个是真的?

谢博远啊 2025-02-21 09:32:20

蒋大为这个人真是让人觉得挺复杂的,明明是个唱歌特别厉害的艺术家,却总是被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给缠上,要是放在现在,大概就是个热搜体质了,偏偏还总是让人猜不透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会儿蒋大为去内蒙古插队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自己能当歌手,可能连自己嗓子好都不知道,就是觉得年轻人该干啥就干啥。

他跑去当森林警察文工团的人,照理说这工作跟唱歌也没太大关系,顶多就是业余时间玩玩,可这一去还真给他整出名堂来了。

在文工团里蒋大为天天喊着嗓子,跟战友们排练节目,搞得整个人都沾染上了一股子军人味,这股劲头在他后来唱歌的时候特别明显。

有意思的是,他在文工团写的第一首歌叫《采伐工人心向党》,这歌名听着就觉得挺接地气,大概是天天跟工人打交道产生的灵感。

在那个时候,蒋大为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写歌,怎么把歌唱好,虽然这会儿他还不是什么大明星,但军营生活给他打下了挺好的基础。

文工团的生活让蒋大为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把情感融入到歌声里,这些都是后来帮他成名的重要因素。

他那时候给电影配过音,虽然不是主角,但也算是一步步往前走,慢慢地摸索着自己的路,把军营里学到的那股劲头用在了音乐上。

蒋大为在文工团的日子过得挺充实,每天都在琢磨着怎么把歌唱得更好,这种执着劲儿在他后来成名以后一直都在。

真要说蒋大为怎么火起来的,还得从1982年那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说起,这歌一出来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大江南北。

他那嗓子是真的有特点,一开口就能让人记住,不是那种特别华丽的声音,但就是让人觉得特别舒服,听完了还想再听。

这首歌火了以后,蒋大为就开始在春晚上唱歌,几乎场场都有他的节目,那会儿要是能上春晚,那就真的算是到了歌手的最高峰了。

他在舞台上的表现总是很稳,不管是唱什么歌都能把握得特别好,这可能跟他在军营里练出来的那股劲儿有关系。

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这首歌,有时候是收音机里放的,有时候是人们自己哼的,反正就是特别火,把蒋大为的名气一下子就推上了高峰。

这歌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连蒋大为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他就这样意外地成了当时最红的男歌手之一。

有趣的是,这首歌让很多人都觉得蒋大为是新疆人,其实他是天津长大的,只不过这歌里的民族风格被他唱得特别到位。

这一炮打响之后,蒋大为就开始频繁地上电视、开演唱会,基本上只要是有重要的文艺演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蒋大为正当红的时候,网上突然开始传各种说法,说他被开除军籍了,说他全家移民加拿大了,弄得人心惶惶的。

有人说在加拿大碰见他女儿一家,就开始传他是为了赚钱才回国的,这种话听着就觉得特别不靠谱,但偏偏有人信。

更离谱的是关于《敢问路在何方》的版权费,有人说他没给曲作者许镜清付钱,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的节奏就更乱了。

后来又冒出来个叫姚曼的人,说是他的经纪人,一开始装得特别热情,帮他联系演出,搞得跟多好的朋友似的。

这位所谓的经纪人突然就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到处说蒋大为欠她钱,搞得蒋大为不得不报警,这一报警倒是把事情闹大了。

警方调查了整整七年,最后发现这根本就是个设计好的勒索案,姚曼背后还有同伙,就是想搞点钱花花。

法院最后判了姚曼五年,这事儿才算是有了个说法,但是对蒋大为的影响已经造成了,想要挽回形象哪有那么容易。

关于开除军籍的事情,蒋大为专门找律师出来澄清,看得出来他是真的被这些谣言搞烦了,想要把事情说个明白。

这些事情对蒋大为的打击特别大,以前到处都是邀请他演出的,现在连个商演的机会都难找,生意一下子就差了。

要知道他可是春晚的常客,以前随便开个演唱会都是座无虚席,现在倒好,场子都快凉了,这种落差换谁都受不了。

这些负面新闻搞得他的商业价值直线下降,毕竟是靠演出吃饭的,没有演出机会就等于断了经济来源,日子一下子就不好过了。

好在蒋大为的家庭生活还算稳定,他跟老婆的感情特别好,都已经过了快五十年了,两个人反而越来越恩爱。

他们的女儿现在也长大了,长得特别漂亮,而且特别有气质,看得出来是从小被爹妈宠大的,家里的氛围特别温馨。

虽然事业上遇到了这么多麻烦,但是蒋大为回到家就能感受到满满的温暖,这种感觉是外面那些是是非非比不了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温暖的家,蒋大为才能在面对各种非议的时候保持住心态,不至于被那些负面新闻给打垮。

家里人对他的支持和理解,让他在低谷期也能坚持下去,这种家庭的温暖真的是特别难得,也特别珍贵。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