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进入最后阶段,平津战役也已经打响。12月中下旬,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河南永城陈官庄地区已经半个月了,时值隆冬酷寒时节,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国民党军队被困在荒郊野地里,无处躲避风寒,又断粮断炊已久。

面对这种情况,解放军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不断地向国民党部队喊话,要杜聿明、邱清泉等人“体恤部下和家属的心情,爱惜他们的生命,别再叫他们做无谓的牺牲了”。

在前沿阵地上,我军官兵也自制“土喇叭”,向国民党官兵喊话:“老乡们,不要再给蒋介石卖命了,解放军欢迎你们,想回家我们也发路费!”对于饥饿的人,千言万语也抵不过一碗热饭的作用大,尤其是香气扑鼻的“猪肉炖禹州粉条”,它的诱惑力更是无与伦比的,特别是饿了好几天的人。于是,解放军的“猪肉炖禹州粉条”成了突破口,这种美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寒冷的天气里格外吸引人。

解放军把热气腾腾的“猪肉炖禹州粉条”抬到最前沿战壕里,让饭菜的香气飘散到国民党军阵地上,战士们还一起敲碗敲盆,喊着:“老乡们,来吃饭了!管饱管够!”两军士兵相隔不过百步,解放军的这个做法,让国民党将士们非常感动,不顾当官的恐吓阻止,纷纷爬出战壕,端起饭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还有一些大胆的,干脆直接跑到解放军的阵地去,举手投降,解放军也对他们非常优待,除了饭菜管够,还来去自由,毫不阻拦。

解放军的大仁大义,让国民党将士们彻底崩溃了,都纷纷扔下枪,跑到了解放军的阵地,甚至还有不少连长、排长带着整连、整排的士兵投奔过来。就这样,从1948年12月16日到第二年1月5日,短短的20天时间,就有近两万名官兵向解放军投诚,后续加入解放军的,更是不计其数!

一碗“猪肉炖禹州粉条”,在淮海战役中竟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解放军的“猪肉炖禹州粉条”,除了满足士兵的胃口,还消解了他们的敌意,成功地打破了国民党军士兵的心理防线,成为战争中以政治攻势和人道主义的关怀取得胜利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