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妃在后宫颇受皇上的宠爱,一则因为她对皇上很贴心,更重要的是,她娘家的哥哥年羹尧战功赫赫,能够为皇上平定西北战事。
华妃只知道自己的哥哥年羹尧能打胜仗,而且,军功显赫,深受皇上的重用,她不知道的是,她哥哥功高震主,已经让皇上产生忌惮之心。
年羹尧带着自己的儿子平定卓子山的叛乱之后,就立即给华妃送去了信,同时,也给皇上上表了请功的折子。
华妃得到好消息之后,就派人去请皇上到她那里用午膳,其实也想为自己娘家的侄子请功封赏。

她在陪皇上吃饭的时候,就提到了平定卓子山的事情,而且,还特意强调她的侄子年富骁勇善战,应该好好奖赏。
皇上就说给赏给年富一些文房四宝之类的。但华妃却不乐意,一定要皇上给年富一个爵位。
皇上其实不太想给年纪轻轻的年富爵位,但华妃不依不饶,还在一旁生气了,耍起了小性子。
皇上无奈,只好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加封年羹尧一等男世职,让年富承袭。

皇上在华妃那里用了午膳之后,直接回了养心殿看奏折。
当他看到年羹尧上的要求请封嘉赏卓子山有功的将士的折子之后,就更加确定年羹尧和华妃两人互通消息,干预朝政。
皇上当场就发火了,这是他最忌讳的事情,偏偏华妃和她的娘家人仗着功劳,一而再的触犯皇上的底线。
再加上,有人上奏说年羹尧进京之时,各官员行跪礼迎接,年羹尧骑在马上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过去了。

官员行跪礼迎接,只有皇上和亲王才有得特权,年羹尧却越级享受了这个不属于他的待遇。
皇上自然十分恼火,但他眼下还需要靠年羹尧打仗,也只能忍下心中的怒火,给予年羹尧平定卓子山的奖赏,以安抚年羹尧和华妃。
皇上恢复了华妃的协理六宫之权,但他同时还进封敬嫔为敬妃,并且他特意嘱咐敬妃要好好襄助华妃,共同为皇后分忧。
皇上这么做是有深意的。

敬嫔是和华妃一同入宫的,侍奉在皇上身边也八九年了,但地位远不如华妃。
皇上曾有意让刚进宫的沈眉庄和华妃抗衡,但沈眉庄不是华妃的对手,几次被华妃陷害。
敬嫔是宫里的老人了,做事知道轻重,也深知华妃的心思,皇上是想要敬嫔来分散和遏制华妃在后宫的权力,以平衡后宫的局势。
毕竟,皇后一人不足以和华妃抗衡,他要把敬嫔提携上来,和华妃平起平坐,才能让华妃有所顾忌。

皇上既想要让年羹尧和华妃都看到他对他们一家人的恩宠和封赏,但又不希望华妃一家独大。
如果华妃的势力不加以平衡,那么,华妃在后宫中的气焰就会更加嚣张,威胁到皇后,甚至影响到前朝的安定。
华妃和她的哥哥年羹尧贪得无厌,也毫无敬畏感恩之心,依仗着军功,不断向皇上要封赏和恩宠。

要知道,功高震主,皇上虽然一时无法对他们怎样,但他已经有了忌惮之心,并且,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种局势。
如果不是华妃咄咄逼人,一定要皇上嘉赏她娘家的人,皇上也不会想到利用敬妃来抗衡华妃。
华妃虽然不喜欢敬妃,但她却不知道,是她自己亲手把敬妃送上了妃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