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赏月闹花灯,月亮的这些别称,太美、太有诗意了

润杨红楼笔记 2025-02-10 20:24:50

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除了赏灯,还会欣赏月亮。

正月十五为什么吃汤圆、吃元宵?

因为元宵和汤圆非常像月亮。

唐代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中云: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明月是正月十五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人因为喜欢月亮,所以给月亮起了很多美丽的名字。今天就说说,月亮的四个美称。

1. 玉兔

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只玉兔在捣药,因此月亮也被称为“玉兔”。

2. 婵娟

这个美称常出现在诗词中,形容月亮明亮、美丽,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就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

唐代刘长卿在《 湘妃诗》中写道:“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 素娥

素娥是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女,常用来代指月亮,形容其洁白、清冷的美感。

李商隐在《霜月》中写道:“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比赛,谁冰清玉洁、谁姿容美好。

4. 桂魄

传说月宫中有一棵桂树,因此月亮也被称为“桂魄”,象征着月亮的清辉与神秘。

王维在《秋夜曲》中写道: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一轮皎洁的月亮缓缓升起,秋露如细珠般悄然凝结,轻拂罗衣,已觉单薄似蝉翼,却慵懒地不愿更换他裳,任由凉意轻吻肌肤。

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之时,银筝之声犹自缠绵悱恻,宛如细语呢喃,不绝于耳。

原是心中那份对空房寂寥的畏惧,如同藤蔓般缠绕,让人不忍拂去,更不忍归返那孤寂之地,只愿在这幽静的夜晚,与银筝为伴,让音符跳跃成最温柔的抵抗。

月亮的这些美称,都美到了极致,体现了古人对月亮的赞美与想象。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