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西安市教育局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西安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立了课程改革、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家校社协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发现等5方面重点措施。
1.实施科学教育“十百千万”工程
《方案》明确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为:通过3至5年努力,基本建成全学段、全覆盖、全方位、全链条的科学教育体系。西安市积极创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支持雁塔区、灞桥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鼓励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先行先试,探索创新科学教育成功经验做法。实施科学教育“十百千万”工程,培育10个省级科学教育改革实验区,100个国家及省级科学教育实验学校,评选1000节优秀科学教学案例和精品课,培训科学教师10000人次。推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达到300所,全市60%的中小学达到区县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标准。
2.鼓励西安特色科学课程的研发
在深化课程改革方面,要求积极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力争三年内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强化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扭转实验教学笔试化、视频化和记忆化倾向。
鼓励大中小学校和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围绕秦岭科普、航空航天、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物联网等,整合资源力量,联合开发具有西安特色的科学教育课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第三方科技类课程进校园机制,建立西安市中小学科学素养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评价工具。
3.明确各级各类学校要建设学科功能部室
在推进部室及场所建设方面,《方案》明确各级各类学校要建设学科功能部室、数字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智慧创新空间。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特色科学教育场所,力争实现班班有科学角、校校有科学站,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实践场域。
鼓励各方力量多渠道建好科技馆、科普馆、博物馆等场馆,在课后、节假日、寒暑假免费或优惠向中小学生开放,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科学实践研学精品路线和科学教育研学点,建设一批航空航天、秦岭生态等相关的科学教育场所。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社会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面向中小学开放实验室、工作坊、生产研发场所等,开展科普下乡活动。
4.支持文理学院设置科学教育专业
提高公费师范生培养比例
在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方案》明确要求逐步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各校要有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各学校要配备专职实验员,市、区县教研部门要配备专职科学教研员。
支持文理学院设立科学教育专业,加强科学教师师资培养。在公费师范生、“优师计划”等项目中提高科学教师培养比例,成立西安市科普讲师团,动员专家、学者和科普工作者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或科技副校长,兼任学校科技社团指导老师。支持高校科学类专业教师和大学生志愿参与学校科学教育和科技实践活动。
实施万名科学教师培训计划,增加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教师培训项目,线上线下相结合对科学教师全员轮训。
选送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项目。遴选一批在科学教育中成绩突出、成果显著、特色鲜明、技术过硬的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5.加强各学校科学类学生社团建设
加强各学校科学类学生社团建设,每年举办科技节,确保科技节活动覆盖全体学生。组织学生前往校外科学教育场馆或基地,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推动大中小学共建创新实验室、科学教育研究基地、科普站。探索高校、中学双导师制,引导支持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实验,发现和培养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搭建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创赛事平台,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白名单”竞赛。
在建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培养机制方面,《方案》明确要探索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的路径及模式。加强高校与高中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支持有科研潜质的高中学生加入高校科研团队,进入高校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等。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勃认为,《方案》从深化课程内容、强化师资队伍、推动科教融合等方面对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规划。“同时必须明确,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服务和贡献社会。”李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