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积电雄心勃勃地决定投入4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建设工厂的时候,恐怕没有想到会陷入如今的窘境。根据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正在经历水土不服的阵痛。
其实张忠谋对于赴美建厂一直持否定态度,因为美国实际上缺乏发展半导体制造业的基础。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去制造业”发展金融业造成产业结构畸形化发展。根据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第一产业的占比仅为0.8%左右;第二产业的占比不足17.7%,而其中制造业约为10.8%;第三产业占比在81.5%以上。长期“重金融轻制造”使得大量人才涌入金融等第三产业,形成对比的则是制造业等产业长期处于人才匮乏的状态。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建厂成本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在亚利桑那工厂修建之初台积电曾经估算在美国生产芯片的成本将增加50%。但是随着工厂修建的过程,台积电才发现由于土地、人才、税收等多方面的影响,在美国生产芯片的实际成本将至少增加100%。
在天时、地利、人和全部都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台积电实际上也是被迫赴美建厂。美国试图利用台积电来弥补自身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不足。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芯片所占据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由于缺乏芯片制造能力,因此美国也高度依赖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厂商。
同时过于依赖金融产业也使得美国内部变得“外强中干”,在产业“空心化”的大背景之下,金融产业已经变得就像空中楼阁,越来越缺乏来自实体的支持。因此老美才“迷途知返”,试图通过强迫台积电等厂商赴美建厂来重新打造高科技产业。
因此这实际上是一个违背了商业基础的决定,并带来了诸如成本上升、人才不足、基建设施不完善等等众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现在也开始逐渐反噬台积电。
台积电和董事长刘德音可能没想到,第一个遇到的难题竟然是美国员工拒绝加班。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需要很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特别是光刻机,由于每一次运行和停止需要复杂的调试,因此一旦调试完成并开动起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一直运行。所以这也就要求员工必须进行轮岗保证芯片制造24小时不间断。
但是没想到这个简单的要求却遭到了美国员工的抗议,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更是怒斥:“不愿轮班不要进入半导体行业”(Workers Unwilling to Take Shifts Should Not Enter Chipmaking Industry)。刘德音的声明更是激怒了本就不满的台积电美国分公司员工,在美国职业网站Glassdoor上,有73%的员工明确反对刘德音的言论。
员工抗议轮岗和加班将是未来台积电面临众多问题中最小的一个,但是如今连这一个小问题恐怕都难以得到解决。为了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台积电不得不从本部工厂大量调集高级工程师前往亚利桑那工厂,从而保证芯片生产的顺利运行。
这也导致了台积电本部员工的巨大不满。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去给北美工厂“擦屁股”,另一方面则是大量有经验的工程师抽离后,对于台积电2、3纳米先进制程的研究也将造成巨大的影响。要知道后面三星一直对台积电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虎视眈眈,如今随着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陷入困境,或许张忠谋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正在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