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在大模型备案和算法备案这个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成功助力多家企业通过备案。今天就结合我的实战经验,给大家讲讲大模型备案那些事儿。
一、大模型备案现状1.全国进度
刚接触这行时,我就对备案数据格外关注。截至 2024年12月31日,全国仅有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024年全年新增也就238款。如此有限的备案数量,直观反映出大模型备案办理难度,每一个成功备案的背后都历经重重关卡。
2.区域集中
像长三角地区,经济科技实力强劲,截至 2025年1月,也仅有108款大模型完成备案,2024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新增26个国家级备案。目前,通过大模型备案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少数省份/直辖市。
3.其余省份情况
到 2025年1月18日,四川省有 9款应用完成大模型备案,但这数量已经是全国第六(之前排第四)。而湖北等省份虽然通过大模型备案的企业很少,但也都已经在全国排在靠前的位置了。
二、算法备案现状1.周期
在代办过程中,我发现算法备案周期长是个突出难点。从 2022年8月到现在,网信办才发布9批次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清单。漫长的时间跨度与有限的通过数量,显示出此类算法备案审核的严格与复杂,企业需要极大的耐心等待审核结果。
2.深度合成成果
以网信办公布七批次深度合成服务类算法备案清单为例:虽然算法备案通过总数达 1919个,但其中和“大模型”相关的只有 324个。尽管总数看似不少,但考虑到时间因素,以及大模型在其中的占比,不难看出大模型相关的深度合成算法备案在成果产出上仍有很大局限。
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严格的审核流程导致备案周期很长。就拿我之前服务的一家企业来说,他们的算法很有创新性,但备案时,光是等待审核结果就等了好几个月。后来我仔细研究才发现,算法备案对技术细节、安全评估等要求极高,审核流程严谨,稍有问题就会驳回,延长备案周期。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在算法备案上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极大地影响了整体进度。
三、算法备案流程痛点1.资料填写
即使算法备案申报已经比大模型备案要简单一些了,但其材料填报依然是麻烦不断。《算法安全自评估报告》、拟公示内容和算法详细属性报告等,通常要 30个工作日才能得到答复。我服务过的一家科技公司,此前自己是自己申报备案的,在复审阶段被驳回。而为了准备这些材料,其技术团队和法务团队连续加班一个月。此环节对专业知识和文档撰写能力要求高,涉及多部门协作,准备过程繁琐且耗时。
2.产品功能填报风险
好不容易完成这些,产品及功能信息填报还得和算法信息填报一并递交审核,一环扣一环,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得重新来。有次一家企业产品功能介绍没写清楚,整个备案流程就被耽搁了。这体现出备案流程的连贯性与脆弱性,一处失误便可能导致全局延误。
四、大模型备案痛点1.更加繁琐的流程
大模型上线备案堪称 “超级挑战”。首先要报请属地网信办拿备案表,然后企业根据表格及评估要点准备填写材料,在企业内部展开评估,编写相关材料,准备测试账号。材料提交属地网信办审核通过后,属地上报中央网信办,中央网信办还要进行材料复审及技术评审,通过了才下发备案号,没通过就得重新走流程。这一系列步骤紧密相连,每一步都需要谨慎对待,任何一个环节的错误都可能导致重新提交和漫长等待。
2.材料要求细致严格
材料要求极其严格。大模型上线备案表要填写模型名称、主要功能、适用人群、服务范围,还有模型研制、服务与安全防范、安全评估等详细信息;安全评估报告要包含语料安全评估、模型安全评估以及安全措施评估;模型服务协议要协同法务共同制定提交;语料标注规则得介绍标注团队、标注细则和流程;拦截关键词列表总规模不宜少于 10000个,还得至少覆盖17种安全风险;评估测试题集更是要满足各种复杂要求。如此细致的材料要求,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3.各地标准不一样
和算法备案不同,各省级网信对大模型备案的审核标准和流程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所以在网上或找朋友打听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导致企业备案被驳回。这种不统一性也大大加剧了企业自己申报大模型备案的难度。
五、备案代办是否有必要1.企业自办困难重重
以算法备案为例,审核人员是发现问题直接驳回,并不会看完全部资料。所以企业即使完成了当前问题整改,依然不能确保其它资料没有问题。面对这么复杂的备案流程和严格的材料要求,企业自己备案难度太大。我服务过的一家初创企业,之前自己尝试备案,因为对政策理解不深,材料准备不充分,反复修改了好几次,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差点错过最佳推广时机。自行备案时,企业可能因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备案进程受阻。
2.第三方优势显著
专业第三方机构熟悉备案流程和政策要求,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团队。依托经验和团队,代办机构能够准确把握每一个备案环节的要点,及时解决企业在备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大提高备案的成功率和效率。
六、总结无论是算法备案还是大模型备案,并不一定要第三方代办协助。如果自身团队健全,有资源;或产品不是急于上线,都可以自行申报。但如果不是以上情况,还是需要寻求专业机构协助,快速通过备案,使产品按进度上线。如果对备案有具体问题,也可以和我一起沟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