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羊毛月”言论翻车,大学生求职难是因为学历内卷吗?

焱夕照 2024-12-29 17:25:06

“羊毛月”因一句“真的这么难吗找工作”引发舆论海啸,其言论不仅遭到铺天盖地的批评,更成为人们反思就业现状的契机。大学生求职难,究竟是一种被放大的社会焦虑,还是现实的确愈发严峻?又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的就业之路变得如此坎坷?就业歧视又如何加剧了大学生求职难?

就业歧视问题一直存在,虽然就业歧视虽然人人反感,但是很多时候迫于压力又不得不这样做,给很多人的感觉就是企业所谓的声称不卡“985”“211”只是说说而已。实际招来的清一色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生,让很多能力很强却毕业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难遇伯乐。

什么造就了招聘歧视人人反感,却被全社会接纳?

必须要先说明的是,成因之一可能是筛选效率问题,企业在面对大量求职者时,学历、学校和专业成为最直观、最便捷的筛选标准。985、211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候选人,节省招聘成本和时间。特别是在某些热门专业领域,应聘者众多而岗位有限,企业通过设置学历门槛可以更快地找到合适的人才。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众已习惯学历歧视,不按学历招聘反被认为腐败。

用人单位限定只招985、211、“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是对非985、非211高校(也称“双非”高校)毕业生的歧视,但对于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的做法,我国社会却有很高的“宽容度”,甚至还有人把这视为“真正的就业公平”,是“重视人才”。

支持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的论调,包括“招聘效率论”“学历等级论”“学历公平论”等等。所谓“招聘效率论”,就是按学历选人,会提高招聘效率,且不会影响整体招聘质量。

部分用人单位HR就表示,来应聘的人太多,硕士研究生都一大堆,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按学历来进行筛选,这可能会漏掉个别优秀人才,但整体招聘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支持这一观点的,就是“学历等级论”,即按学历高低,把求职者分三六九等。“学历公平论”则和“分数公平论”一样,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要避免人情因素对就业、升学的影响,就需要学历、分数这些硬指标,否则,那些无权无势的大学毕业生,真能靠能力打动用人单位吗?也就是说,“学历公平论”者担心不按学历选才,会出现关系就业、拼爹就业。

如今年7月,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公布2024年春招拟录用结果,其中数据分析岗拟录用两名分别来自杭州师范大学与湖北经济学院的本科生,递补名单中却出现哥伦比亚大学等知名院校硕士研究生。由于两所国内大学并非“985工程”“211工程”院校,这次招聘被网友质疑是“萝卜坑招聘”。

不难看出,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社会舆论不认为是学历歧视,而不按学历选人,反而被质疑有违就业公平,怀疑这背后有猫腻。

必须明确,用人单位按学历选人,不会带来“就业公平”,而会破坏“就业公平”。按学历选人,不是重视人才,而会加剧社会存在的学历内卷,并因“重学历,轻能力”而影响到人才的整体质量。

非985、211、“双一流”不录,这对量大面广的“双非”院校毕业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进一步说,这是按高考成绩选人,否定普通院校学生的努力,也会影响普通院校坚持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羊毛月伤口撒盐

本来遭遇就业歧视,应届毕业生大量毕业就已经加剧了就业难度,最近百万粉丝抖音博主羊毛月还在伤口撒盐,嘲讽00后,称“刷抖音10条有8条都是秋招零offer,我想说无人在意好吗。北大的博士、武大的硕士都找不到工作,这00后不是要整顿职场吗?怎么职场都进不去呢?”引起广泛愤怒。视频中傲慢的态度和言语中透露的优越感让羊毛月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更有人怒批其言论为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其实当前就业难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比如时下大火的AI,目前阶段AI影响最严重的不是大佬,也不是职场老油条或者中层,而是刚加入职场的小朋友。

小朋友们因为缺乏工作经验,一开始只能做诸如整理录音,整合资料,粗剪配字幕,这种基础的杂活儿。在这个过程中,才能一步步上手,有机会接触更复杂的工作。

现在好了,整理录音用飞书妙记,整合资料用秘塔Kimi,粗剪配字幕用剪映,效率和准确性都比人力快十倍。

大家都狂用AI,小朋友用什么工作来练手呢?总不可能让小朋友一上手就开飞机吧?多重暴击叠加,今年大学生就业环境出奇的差。

张雪峰做高考填报辅导已经做了8年,为什么这两年突然火起来了?一个因素就是,大学生找工作不容易。这往前一传导,高考阶段就得琢磨,将来是卷考研还是卷考公;如果都不卷,那就得通过提前选专业,定位工作机会。

所以张雪峰才会推荐说,比起进一个本科的冷门专业,还不如在大专读个口腔,起码出来好就业呀。一切爆火,背后都有时代的缩影。

国家做了哪些努力?

早年提出的《就业促进法》中其实就有规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受到歧视是法律规定的原则。就业歧视是指在工作机会和职业待遇方面对某些群体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只招聘985、211院校毕业生可能涉嫌就业歧视就明显适用,除非企业能证明某个岗位必须由这些院校的毕业生才能胜任。

近期,国家有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过多项措施来解决就业歧视问题。首先,通知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中,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利,维护就业市场的公正平稳。

此外,通知还强调要加大校园招聘审核力度,严格规范招聘信息采集,及时清除各类虚假信息。这一举措击中了目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痛点”,因为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除了限定学历外,还对应聘者的毕业院校做出限定,导致一些从普通本科考入重点院校的毕业生被排除在外,从企业角度规范了就业歧视现象。

从2017年起,国家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而“双一流”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克服“985”、“211”建设中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问题,通过“重在建设”、“引入竞争”,起到实际的建设成效,并防止给高校贴标签。

遗憾的是,一方面,“985”、“211”的学校身份标签依旧保留,并没有得到清理,在每年高考中,985率、211率(指考生被985、211院校录取的比例)还是评价基础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双一流”成为入选建设名单高校的新标签,针对这一问题,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不再区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但是,把学校等级化、标签化的思维依旧顽固。随着“双一流”的推进,加上之前的985、211标签,有的普通本科院校甚至被称为“四非”高校,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

这是极不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9年已经超过5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不能再用精英教育思维对待高等教育发展。如果还把高等学校分层次、等级,那么,再怎么扩大教育资源,都无法缓解社会存在的教育焦虑,因为“最优质”的只有2%、5%。我国要建设教育强国,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的成才选择,就必须破除“唯学历”“唯名校”学历歧视。否则,基础教育的应试化、功利化很难得到扭转,高校也因缺乏平等竞争环境,难以办出各自的特色。

0 阅读:2

焱夕照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