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第十届中国篮球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姚明辞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职务的申请,选举郭振明为新一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近年来体育的成绩几多欢喜几多愁,三大球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姚明的卸任也引发了很多思考,我国运动领域广泛存在的体工大队模式和国外的商业化联赛模式孰强孰弱,中国体育的商业化模式推进任重道远。
一直以来国内外运动员的分法堪称中国舆论场最大谎言之一。真正的分法并不是举国体制和个体运动员,而应该是盈利模式。原因可能在于80年代国内媒体们在搬运国外体育新闻时,机器的带入了我国社会背景。他们简单粗暴的把所有国家队或体工大队编制的运动员视为职业运动员,没有编制的视为业余运动员。因为当年的苏联和我国存在体工大队这个设计,大型国有企业和机关单位存在体工大队,里面有专门从事某项运动,目的就是为地方争光的运动员。而西方国家别说体工大队了,连大型国有企业都没留下多少。
职业运动员还是业务运动员?分法也许并不客观一开始这个理解差异的问题,其实也不大中国运动员虽然工资低,一个月500,但有编制,稳定退役后可以转到地方从事体育工作,是终身铁饭碗。老外运动员虽然一时收入高,一个月5000,但没编制不稳定,退役后说不定投资失败,钱花光就要晚景凄凉。两边差异似乎并不大,但这忽视了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联赛的增长曲线。
80年代NBA球星收入可能确实没多高,但随着乔丹出现,耐克崛起,NBA席卷全世界。NBA自己的统计是80年代NBA球星收入最高的尤因当时年薪为300万。那么到90年代,乔丹的年薪已经是3000万了,直接翻了十倍。如果再把场外的广告代言等算上,那直接是天文数字,这还只是运动员收入的差异。如果把商业联赛增长带来的资本进入、产业发展、人才吸引全算上,差距还会更可观。
有人可能说了,NBA发展的好是特例。那么我们不看NBA来看美国校园联赛,这更直观。都说美国校园体育搞得好,我们也要搞,美国校园体育的盈利数据也相当可观,在2009年的时候,路易斯安那州老虎队的总收入就已达6940万美元,由门票捐赠、NCAA大学联赛电视转播权分红组成。而当时整个大学的收入总共才不过4.89亿美元。
学生不拿工资,但学生有高额的体育奖学金。第一和第二类比赛学校每年有约35亿美元的体育奖学金支出,覆盖15万学生运动员平均每人2万美元左右。加让学生学费减免,能非常轻松的应付大学生活开销。而且因为商业化的成功,NCAA是有赞助商的日常训练设备都由赞助商提供而成功的校橄榄队表现也是未来进入大联盟的敲门砖。所以你看很多问题本质是信息差带来的无知。
早年媒体记者们看到美国运动员没有编制,不拿工资,然后就下意识认为人家是业余的,出于个人热爱。但事实是,人家不拿工资但有高额奖学金,没上头拨款,但有商业联赛收益,既有现成奖金,又有长远愿景,当然会吸引无数人投入体育行业。这个待遇如果在体国内也做到普及,我相信很多人会以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战斗力去卷体育。
所以事实是从80年代视角看,体校体工队模式、美国校园模式、欧洲社区俱乐部模式差异并不大。体工队可以从全国的国有企业里找到最会打球的五个人,给他们500的薪水,未来有机会进国家队拿编制。美国的校园模式可以从全国高校里找到最会打球的五个人,给他们五百奖学金,未来有机会进入商业联赛拿高薪。商业联赛的上限极高,可以有天文数字般的收入,但体工队的下限很强,哪怕这个项目非常冷门,没有商业联赛,我也可以虚空拉出一支队伍。所以早年不论苏联还是中国,体工大队的战绩都不错。
但到了90年代,市场经济环境下,首先是国有企业改制,私营企业大量增加,私营企业是没兴趣给你搞什么职工运动会,职工学校的都给我干活,这大大降低了国企体工大队的选材范围。而商业联赛那边就收入大增,此消彼长,体工大队和商业联赛的差距就拉大了。
商业联赛VS体工大队中国女足不就在逆境中斩获辉煌战绩吗?错,中国女足恰恰是体工大队模式最有说服力的案例。早年体工大队模式和西方商业联赛差异不大,但如果那个项目本身是一个比较冷门的项目,商业联赛收益较低,吸引不到多少人参与呢,那么体工大队就会稍强一些。而如果项目是女子项目,这样更冷门,连商业比赛都组织不起来了呢?那体工大队就厉害多了。
日本女足联赛的正规化是2021年才成立的,欧美那边稍早一点,皇马、曼联在2018年陆续建立了女足球队和青训体系。原因人家在纪录片里面已经给你写明了。他们预期女足同样具有商业价值,投资能在短时间内收到回报。搞商业联赛就是为了搞钱,有钱就大搞特搞,没钱就少搞不搞?所以2018年之前,国外女足没有商业化,联赛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国内商业联赛那是什么东西?都知道中超甲A那你知道中国女子足球联赛的名字叫什么呢?你叫的出你叫得出一支女足俱乐部球队名吗?叫不出来,没关系,因为这并不重要。
体工队模式下有没有女足联赛,有没有女足俱乐部,有没有女足运动员,有没有女足比赛的观众,都不是问题。靠着行政力量,我可以虚空拉出一支专门的女足队伍,所以早年中国女足吊打国外队伍是非常合理的,但这两年伴随着国外女足商业化,体工大队顶不住,当然也是很合理的,别人能开5000的薪水,吸引到无数高校学生报名参与了,你还是只能开出500的工资,还是只能在体校、国企范围内选才,这当然打不过了,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全民大骂男足的时候,女足运动员反而站出来为男足说话。
不是他们帮情不帮理,而是他们非常清楚,国内体工大队的模式决定了双方就是一体的。女足的经费来自男足,这是通过行政命令规定的,男足俱乐部必须要有女足队伍,所以哪怕女足比赛没有一个人看,卖不出一张门票,没有一个赞助商,女足都会存在。但如果男主这边商业化崩塌,男主俱乐部崩了,那女主才升到灭顶之灾了。
理解这个,你还能理解当年大名鼎鼎的:“小球战略”,说白了就是避开篮足球、篮球这几个热门大球,去选小球,避开田径百米这样直观性项目,而去选技巧性的女子的冷门的项目。从加强国民自信心,引导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角度看,这个思路毫无疑问是对的。非常成功的发挥了我国计划经济的优势,扬长避短,在很早的岁月里拿了很多金牌。但这也决定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大众收入提高,体工大队模式就需要转型。
也并不是说体工大队和小球战略模式上是错的, 不同的模式是不同国情和时代的产物,现在的商业化模式逐步搭建也绝非易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思想转变和运营模式脱胎换骨的改变。理解这些,你才能彻彻底理解姚明他们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并不是简单的搞什么校园篮球,普及足球科普,而是非常明确的会涉及无数人利益的体育模式变革。
旧时代体工队本质是国家拨款、以为国争光为目标的集体主义产物,好处是哪怕没有人玩,我也可以靠着体工队编制拉出一支队伍为国灯光。但坏处在于没有商业联赛,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无法进一步扩大受众土壤,体工队的月薪就500,能吸引到多少人?有多少父母愿意孩子走上这条路?
射击、跳水这样的冷门项目固然可以出成绩,但足球篮球这些大项就比较困难,NBA球星年薪百万,吸引美国无数高中生参与,无数父母热心投入,人口基数咱们确实体工队无法战胜。如果放弃足球篮球就搞跳水,那么当美国把跳水的商业化也弄起来,无数人开始参与了,体工大队还是难以为继,别人商业联赛是能赚钱的,你体工队是要拨款的,未来别人越越赚越多,竞争力越来越强。日本乒乓的T联赛就已经持续四个赛季盈利了,虽然就200万,但至少开始盈利了。而中国的乒乓球作为国民项目,目前仍然还是亏本的。
商业化联赛,关键可能更在于商业化新时代的商业联赛模式特点就是一切为了盈利。球小了不利于电视转播改,比赛慢了不利于观看体验改。奥运会是先有成功的盈利的商业化比赛,再有高薪的运动员,有了高薪运动员,再吸引了无数人参与,有了这庞大的人才基础,最后国家队的成绩才水到渠成。运动员也不是出于奉献精神,而是为了赢得奖金去参与比赛的,为了奖金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的面对竞争,反而孵化出了最强的选手,这个模式在我国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天方夜谭,丁俊晖、郑清文他们就可以说是新时代模式下的运动员。
丁俊晖学斯诺克的时候,这个项目并没有进奥运会,他也并不是什么体工体校队出来的,是斯诺克本身有成熟的商业联赛,而他又在很小时候展现的台球天赋,他的父母敏锐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全力支持,最后他在13岁拿下斯诺克亚洲邀请赛季军,16岁正式转为职业选手。所以姚明他们的题目本质是要如何把中国体育行业从过去的体工大队模式改成新一代的商业联赛模式,姚明他们面对的就是当前中国体育市场化改革的深水区,在这条路上已经倒下很多人。国足乱象,中超的一堆瞎眼操作,本质就是想搞足球联赛市场化,但巨大利益下利令智昏国乒的乱象。刘国梁的思路其实是搞饭圈,通过饭圈拉升国乒关注度,但饭圈是把双刃剑。
男篮的衰落是姚明作为上一代中游得最远的一个,通挣扎到了最后。因为姚明真的打过此NBA,他是真的见过成熟的商业联赛如何运转,所以大家理所当然的觉得他能搞定。但现在看来大家都低估了这个难度。至此,旧时代英雄们的努力尝试基本全部宣告失败。而受众最广泛、可行性最高的男子大球类项目全军覆没,意味着剩下的项目已是无根之木,体育市场化这个难题可能需要重新开始寻找答案。
当然,这个难题并不是孤立。1984年洛杉矶拿下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因为之前的几届奥运会都以亏本收场。一名叫尤伯罗斯的商人改变了这一切,过去奥运会是免费授权给各国电视台的,我能不能收费呢?过去的奥运会广告商过于泛滥,我能不能精简?蒙特利尔拉了168家赞助,莫斯科奥运拉了200家赞助商,但总共才抽了不到1000万美元的广告费。他规定,这届奥运会每个行业只选一个企业赞助,且总限定在30家之内。对于商业世界来说,一个广告别人投你也投,那这个广告是没多少价值的,但如果别人投了,你就不能投,那这个广告价值就大不一样了。
最后,可口可乐为了打败百事可乐,捍卫行业霸主的地位,豪掷1260万美元,富士胶卷为了挑战柯达的行业老大地位,开价700万美元。过去的火炬手是荣誉,现在我能不能直接以慈善捐款的名义拍卖火炬手资格呢?最后,洛杉矶奥运会不但没有亏本,还净赚2.5亿美元。
所以商业联赛这个事情,一直以来大众到媒体都更关心联赛两个字,所以理所当然的觉得刘国梁、姚明这些高水平运动员能解决问题,因为他们最理解体育比赛,专业人做专业事对口,但有没有可能商业联赛真正难的其实是前面的商业两个字?所以从专业人做专业事的角度,你应该找一个商人来做。最好是那种算盘打的鬼精,只谈利益不谈感情的商人来做。也许是一个成功的路径,很可能姚明所倡导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商业化模式的搭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相信在后继者的努力下,逐步解决乱象,中国的商业化联赛也能逐步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