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烛之武和刘邦、樊哙的成就
1、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 。公元前630年,秦、晋合兵围郑,烛之武只身前往秦营之中,向秦穆公陈说利害,终于使得秦穆公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并派兵保护郑国,拯救郑国于危难之中。
烛之武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
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2、刘邦、樊哙连续劝说项羽让项羽打消了进攻刘邦的念头
楚国上将军项羽,降服了秦将军章邯,指挥大军进取秦都咸阳。殊不知沛公刘邦已兼程改道,进入关中,先项羽而占领咸阳,并驻重兵于函谷关。
刘邦入关后不久,项羽也带着自己的队伍赶往咸阳,却被挡在了函谷关外,一打听才知道刘邦早已进驻咸阳。项羽大怒,奋力攻破函谷关,刘邦的守关将士抵挡不住,弃关而逃。项羽指挥大军一路追到新丰,在鸿门设下大营。
此时,刘邦的下属曹无伤叛变投敌,对项羽说,刘邦想称关中王。愤怒的项羽下令,第二天一早诸侯联军吃过早饭就对刘邦部队发起总攻。
在项羽的伯父项伯的帮助下,第二天刘邦率队来到鸿门赴宴。酒席宴上,刘邦故作谦卑,低声下气地陈述了自己的实际情况,打消了项羽的怒气。接着樊哙闯门,又陈述了一番义正辞严的牢骚,引起了项羽的深思,最终让项羽打消了进攻的想法。

二、烛之武和刘邦、樊哙的言辞
1、烛之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分化瓦解了秦晋之好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承认现实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灭郑,损人不利己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厚晋薄秦,何利之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诱之以利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回顾历史,大肆挑拨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地缘政治学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指出秦晋之好的脆弱性

2、刘邦巧舌如簧消除了项羽的戒心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你我本是兄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完全是走了狗屎运,
得复见将军于此。------你可想死我了,打感情牌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你中了小人的圈套,听了就是不智

3、樊哙的犯言直谏让项羽两难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我不怕死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国暴虐,众人皆叛,项王要走秦国的老路否?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大家都是奉命行事,刘邦无罪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给刘邦表功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为刘邦封闭函谷关找借口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你欠刘邦的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有功不赏,诛杀功臣,和暴秦一样
窃为大王不取也!------指责项羽,倒行逆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