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主席词 李桂强书法碑拓
夫书道之兴,肇于仓颉,盛于晋唐,而流芳百世者,必以气骨为魂。今观李公桂强之翰墨,如观三军列阵,铁划银钩间自蕴虎贲之气,墨韵飞白处犹闻战鼓之声。其书艺得军魂之淬炼,承古法而开新境,诚可谓"剑气纵横三万里,墨痕直上九重霄"者也。

毛主席词
公少时投笔从戎,初入行伍即显峥嵘。尝忆南疆烽火岁月,戍边将士枕戈待旦,公每于战壕间隙,以木枝划沙习字,硝烟作墨,弹壳为砚。战事既息,军校进修,转任广州军区文艺要职,司职文化宣传廿载春秋。其间遍访名师,初拜岭南大家杨秀枝、陈政,得窥书法堂奥;复从军博大家、中书协副主席李铎将军,深研榜书。尤以师承佛教领袖赵朴初为要,心摹手追,朝夕临池,深得朴老"清刚雅正"之精髓,又能熔铸军旅豪情,终成"刚健含婀娜,雄浑蕴清奇"之独特书风。

毛主席词
其书艺特点有三:
一曰筋骨雄强,落笔如挥戈,结体似列阵,观《沁园春•雪》丈二巨制,如见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势;二曰文质相谐,章法布白暗合兵法,疏可走马处若奇兵突袭,密不透风时如坚城固守;三曰碑帖兼融,以魏碑之骨立其形,取二王之韵润其神,更以篆籀笔意贯注其间。所作《孙子兵法》长卷,方圆并用,枯润相生,恰如兵圣所言"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自作诗 红棉赞
公尝言:"书道即兵道,贵在气势贯通。"故其艺术追求首重"书以载道",所作《正气歌》《满江红》等鸿篇,皆以浩然正气贯注毫端;次求"道法自然",采风昆仑之巅,观海崖山之畔,将天地雄浑之气化入点画;终成"文武合璧",以军事谋略经营章法,以战斗精神驱动笔势。昔年央视《东方之子》专题报道,称其"开创军旅书风新境界",诚非虚誉。

心语一则
至若艺术成就,尤显家国襟怀。所著《李桂强书法集》列入"古今书法系列",作品入典《中国书法年鉴》者数十,荣膺"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文化部授予“共和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广东省委办公厅授予“南粤英杰"等称号。庚子岁疫起江城,公挥毫百幅义拍,所得善款尽捐荆楚;汶川震后,更携《多难兴邦》巨作巡展筹款。
其墨宝既悬人民大会堂之华堂,亦入纽约时代广场之荧屏,世界顶流列宾美院珍藏其作,谓为"东方笔阵与西方艺理的完美对话"。乙巳年欧美五国大使联袂出镜,共赏公之书法佳作,此诚以笔墨作津梁,化书道为外交之盛事也。
有詩赞曰:
霓虹照字戍楼魄,
翰墨腾光万国春。
腕底龙蛇跨宇殿,
云间篆隶震星辰。
三千铁骑驰宣纸,
九万银钩破晓尘。
今日长安通曼道,
昆仑筋骨汉家神。

罗宗志赠桂强诗
公之书作,久负盛名,海内外藏家竞相购藏,佳士得、保利拍场屡创新高。启功先生曾评:"观李书如听将军令,金声玉振处自生威严";沈鹏先生赞曰:"熔铸金石气与书卷气,此非常人所能为"。其作品远播重洋,非惟艺术价值使然,实乃中华文化之精魄也。

藏头诗 李桂强书法妙
综而论之,桂强公以军人之魂铸书艺之骨,以文人之心养翰墨之神。昔年马上建功业,今朝笔下写春秋。其书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其行若高山流水,泽被四方。正所谓"剑胆琴心真国士,文韬武略大将军",诚可为当代书坛树一标杆,为传统文化续一脉香火矣。后之览者,当于此卷中见公赤诚,于墨痕里悟中华精神,则善莫大焉。
有诗为证!
戎马生涯融翰墨,
砚田岁月砺锋铓。
千张雪纸追秦汉,
六秩星霜悟晋唐。
剑胆琴心凝紫气,
银钩铁划隐玄霜。
毫端藏得龙腾势,
一管狼毫动四方
(罗宗志)
2025.4.16 初稿于绥江河畔

罗宗志赠桂强诗

诗人.作家罗宗志
罗宗志
笔名高崇,祖籍广东四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四会市楹联学会执行会长。
著有长篇小说《乡魂》、《乡梦》,中短篇小说《爱,可不可以重来》,诗词集《翰苑心韵》等著作文集多部。
配图书法:李桂强
责任编辑:文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