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行动方案》明确到 2027 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要实现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 3-5 家,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达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记者了解到,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链规模全国第一,已有近2000家拥有核心发明专利的企业。

来源:视觉中国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行动方案》提出,在技术创新方面,聚焦锂电池长寿命、高安全研发,突破固态电池等高端产品;推动钠电池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布局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超长时技术,探索混合储能系统、智能电池等创新概念。
产业升级上,建立锂电池产能监测预警机制,严控低端产能;鼓励长三角等地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 “研发 - 制造 - 应用” 一体化生态,还提出对新型储能产品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应用场景得到进一步拓展,电源侧鼓励 “火电 + 储能” 模式及 “绿电转化” 示范;用户侧要求数据中心等新建项目按比例配储能设施,同时探索与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在安全与国际合作方面,要求储能产品确保 “不起火、不爆炸”,2027 年实现锂资源综合回收率超 95%;深化与 “一带一路” 国家的技术标准互认,支持企业参与海外储能电站建设。
为保障《行动方案》实施,八部门还提出六大专项行动,包括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
记者了解到,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江苏新型储能规模全国第一,全省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规模近 600 万千瓦。2024 年夏季之前,江苏建设的电网侧新型储能就超过 400 万千瓦,为夏季电力保供提供了有效支撑。
目前新型储能产业在苏州、常州等地发展迅速,成为全省能源 “发、储、送、用” 产业链的重要节点。截至 2024 年 10 月,江苏已有近 2000 家拥有新型储能核心发明专利的企业。
其中不乏专精特新企业,例如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南京林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入选江苏省 2024 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一批名单。早在2019 年 6 月 5 日,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便入选第一批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名单。
江苏新型储能产业链规模全国第一,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占全省新型储能总装机容量的 98.8%。江苏储能产业企业众多,产业链完备,涵盖从上游电池材料、电子元器件,到中游电芯、电池组、储能系统集成,再到下游示范应用及回收利用等环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