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已经不小了,为什么还要建九龙湖校区?原因是什么?

凡尔赛百态 2025-03-25 01:20:20

南昌大学其实并不小,为什么还要建九龙湖校区?

先来看看南昌大学校区专业的分布吧!

主校区位于前湖,众多院系及大部分本科生与研究生均汇聚于此。

医学院的大一至大三学生在前湖校区南院就读,本科后两年将转至东湖校区,该校区临近八一广场。

医学院研究生也在东湖校区。

青山湖校区作为南昌大学的老校区,现为软件学院所在地,食品学院研究生也在此学习,并设有多个实验室。

而青山湖南院则是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鄱阳湖校区住的人民武装学院。

南昌大学还在南昌市外设有相对独立的校区,如共青学院,抚州医学院则在抚州市。

已经很大了吧!

那么建立九龙湖校区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就前湖校区和东湖校区是一本校区。

其他的都不是,混招的,有一本也有二本。

就南昌大学目前的校园规模与办公设施而言,其资源已足以满足当前需求。

即便未来增设实验室或研究机构,前湖校区仍有余地可供拓展。

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空旷地带多为山体与草坪,构成了独特的小型生态系统。

倘若将山体夷为平地,必然会破坏这一生态平衡。

当下城市规划倡导“揽山入城”,怎能逆其道而行,铲平校区内的山丘呢?

校区规划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可能重蹈覆辙。

过去研究生宿舍多为单人间,如今已调整为二人间,照此趋势发展,四人间也并非毫无可能。

若能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条件,就应尽力去实现,这不仅有助于留住人才,即便最终未能留下,也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前湖校区优美的风景为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助力江西高质量发展,岂不美哉?

谁又不渴望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呢?

南昌大学的先天不足。

在原“211”体系中,地方省属大学,像郑大这样的也不算靠前的。

郑、昌、苏,甚至还有上大,这类大学最大的问题是基本被排除在国家战略之外,不像原部委高校,能参与制定或执行国家层面的战略政策。

比如北邮、西电,在国家信息产业体系中就举足轻重。华农、南农,并不是只为广东、江苏服务。

郑、昌只能影响省内,但豫、赣又不算发达,所以实际潜力可能还不如深大、广工这样的学校。

南大的发展榜样应该是川大、重大、湖大这种类型,是具备大区影响的(华中),对湖南、湖北、安徽考生有吸引力的、区域性重要大学。

所以建新校区就很合理了,新校区多半会发展新工科。

南昌大学,作为中流省属211高校,规模宏大且发展势态良好。

尽管目前在同一层次上稍逊于郑州大学,但与其他几所高校相比,其地域位置略显不足。

江浙沪、北上广地区,尤其是上海的高校,凭借雄厚的资金优势,无疑在本地就业市场上享有较高的认可度。

南昌大学无论在就业还是考研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

其在软科排名中的稳步上升,以及多个优势专业在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的领先地位,均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南昌大学的材料已经是国家双一流专业了,食品学院全国排名前三。

目前差的就新工科。

根据先前的备案资料,该项目原本计划于2024年12月启动,预计在2026年12月完成。

然而最新的备案情况表明,项目的开工日期已调整至2024年12月,而竣工时间也推迟到了2028年12月。

项目的具体位置已经变更为红谷滩区龙兴街道复兴大道西段,南昌大学将承担起建设任务。

从整体规划来看,未来产业与教育融合孵化区将坐落于枫生快速路以西、复兴大街向西延伸的南北两侧。

目前,该地区已成功引进了包括南昌工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南昌技师学院以及南昌医学院在内的多所高等院校。

随着南昌大学九龙湖校区在此区域的设立,其影响力预计将会显著提升。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1 阅读:93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