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口腔3D打印、制作储钱机器人、参观刘海粟美术馆、了解农机耕作……近日,“队队营”成了奉贤区中小学生嘴里的热词,大家纷纷讨论着最近的“队队营”又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 据了解,大家口中的“队队营”活动是奉贤团区委推出的系列公益活动,围绕“科技小达人”“产业探索之星”“自然小观察家”“城市小探索家”“人文小学者家”五大板块,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动手实践等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进大院大所、科研院校、文化场馆、田间地头,利用周末半天时光,在欢声笑语中迈出探索社会的步伐。 让我们一起跟随同学们的脚步一探究竟:
在奉贤区皮肤病防治所里,一场“队队营”活动正在开展。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同学们正团团围在一起,好奇地盯着眼前的一块屏幕。医生正拿着仪器在一位同学的头皮上来回扫描,屏幕上这位同学的头皮被放大百倍,平时细细的头发丝一下子变得粗壮起来。医生一边科普皮肤的相关知识,一边回答大家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带领同学们探索自己身上的微观世界。
“刚刚看头发的时候感觉头上有点凉凉的,医生说我的头皮和头发很健康,没有问题。”一位同学看着自己被放大的皮肤,特别兴奋地说,“放大了感觉很有区别的,我觉得有些病症放大了才能看得清楚,这样医生就能更好确认是哪种问题,对症用药。”
同学们的半日“奇幻”之旅还在继续,走进隔壁的奉贤区牙病防治所,这里的医生要为同学们上演一场“黑科技”秀。医生邀请了一位同学躺到躺椅上,用手里的器械在同学的嘴里操作,一旁的屏幕上渐渐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图案。随着医生的不断操作,谜底也在屏幕上渐渐显现出来——这位同学的一排完整的牙齿三维图像。新奇有趣的看牙方式一下子削弱了同学们对于看牙的拘谨,大家都跃跃欲试,想看看自己的牙齿长什么样子。在同学们互相帮着看牙的功夫,旁边的3D打印机也开始了工作,医生变戏法式地从里面拿出一颗打印好的牙齿,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呼。一位同学告诉记者,他知道3D打印,也知道三维扫描,但没想到这两项科技可以用在治牙上,感觉非常神奇。
“队队营”活动不仅受小朋友们喜欢,也受家长们支持。据了解,“队队营”活动绝大部分名额会通过“青春奉贤”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开报名招募,同学们还可以通过留言点赞的互动方式获得参与的机会。记者随机询问了现场几位前来送孩子的家长,大家都反映,公众号上报名情况非常火爆。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我们基本每次都努力报名参与。我觉得孩子参加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孩子也特别感兴趣,可以走出教室去体验、学习课本外的知识,他每次回来都会开心地跟我们分享半天的经历。”
据介绍,“队队营”活动是奉贤团区委精心打造的少先队品牌活动,旨在通过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为少先队员搭建友谊和知识的桥梁。未来,要继续充分挖掘奉贤区内各基层团组织资源,联合区外力量,布局广阔活动轨迹,进一步拓宽“队队营”活动的朋友圈。在第41期“队队营”活动中,同学们走进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一起聆听人工智能讲座、动手制作智能储钱机器人。在每期最后的“红领巾议事厅”固定环节里,队员们热烈讨论着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用自己一路所思所想回答预先下发的思考问题。这也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一环,让每一趟“队队营”旅程都有感悟、有收获。
“队队营”的带队老师卢偲伊表示,校外是少年儿童生活、成长的重要空间。每期“队队营”都会招募30名左右少先队员组成“混龄小队”,与“流动营地”校外辅导员共同策划符合青少年儿童发展规律的有趣、有内容、有文化、有价值的体验活动,让队员们在看、听、体验、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了解社情。每期活动精心设置了“红领巾议事厅”和相应的任务卡、“队队营”特色奖章,队员们在跟随辅导员打卡、争章、议事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创新金点子”。
记者从奉贤 团 区委了解到,自2024年6月“队队营”活动开办以来,截至4月14日,共推出58期精彩纷呈的活动,收获超9万的关注度,1400余名三至九年级奉贤少先队员从中受益。未来,“队队营”将带领同学们把脚步延伸到上海的各个角落,走进大院大所,了解科技创新下的“中国制造”;驻足美术馆、博物馆,聆听它们背后的故事;流连花间地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队员们也将探索更广阔的社会天地,大声喊出口号:“队员们,一起去看看大大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