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本应是阖家团圆、充满欢声笑语的幸福时刻,可如今却有不少老人提起过年就焦虑,甚至比年轻人还怕过年。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心酸与无奈?我们来听听三位七旬老人的心里话。
张奶奶:照顾病榻老伴,无暇过年
张奶奶今年 72 岁,本该享受含饴弄孙的年纪,命运却给她出了一道难题。她老伴前几年突发脑梗,虽然抢救过来了,但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
张奶奶有3个儿子2个女儿,以往过年,儿媳说想吃她包的包子和馒头, 她提前一星期就开始忙活了。张奶奶知道儿女们平时工作辛苦,所以过年买菜做饭都是夫妻俩张罗,虽然累,但是看着孩们吃得香,累也高兴。
可是自从老伴病倒了,张奶奶干活没有人帮忙了,还要分出精力照顾老伴,给他喂饭、擦身、翻身、陪他做康复训练,一刻都闲不下来。
去年过年,儿子儿媳加上孙子,一共十几个人,张奶奶五点就起床做饭了,他们睡到饭点才起,张奶奶又要做饭又要照顾老伴,一天下来累得浑身疼。
小儿媳是城里人,想吃她蒸的包子,顺便带走两大包,张奶奶急忙张罗,不过照顾老伴的时候忘了关火,包子发硬,有点难吃。小儿媳脸色难看,张奶奶心里也过意不去。
而且家里吃饭的人多,有的不吃香菜有的不吃姜,张奶奶要做好几份饭菜,要是哪个菜做得不得意,儿女们还会挑剔
眼看今年要过年,别人家都在热热闹闹地准备年货、贴春联,张奶奶却说,她一点都不想过年,平时就很累了,过年更累,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70岁李爷爷:人情往来,经济压力大
李爷爷今年70岁,是退休老师,身体还算硬朗,可一到过年,他就开始发愁。李爷爷的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来几次。
过年时,亲戚朋友们都会来家里拜年,这本是好事,可每次拜年都少不了送礼。李爷爷的两个儿子虽然每个月工资也有七八千,但每年过年都存不下来钱,过年走亲戚,都是让李爷爷提前把东西买好,他走亲戚时带着。
李爷爷说现在的东西都贵,亲戚多,走一趟下来,光买礼品就得花不少钱。他虽然每个月的退休金有五千多,但是他和老伴上了年纪,除去人情来往和吃药,剩不下多少,
就那点退休金,平时省吃俭用,可一到过年,这点钱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了。”
除了给亲戚送礼,李爷爷还要给孙子孙女们发压岁钱。他说孩子们都盼着过年拿压岁钱,他也不能给少了,不然孩子心里该不高兴了。可这压岁钱给多了,他的钱包就瘪了。
他平时省吃俭用,可一到过年,攒的这点钱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了。李爷爷无奈地叹口气:“过年就像过关,过完年,我这日子又得紧巴巴的了。”
75岁王奶奶:过年的年味只剩下累了
王奶奶今年75岁,两个儿子早早就成家立业了,大儿子出国留学了,虽然事业做得很好,但是但是平时工作太忙了,逢年过节也不回来。
过年时,大儿子一家三口要么去国外旅游,要么去其他地方玩,王奶奶想孩子了,只能在视频里看到。
王奶奶的小儿子就在县城上班,离家近一些,每年都能回来。但小儿子一家太懒了,过年时早上睡着不起,王奶奶做了饭,放在锅里热着。
中午和晚上吃饭,都要把饭菜做好了,喊好几遍才下楼吃饭。家里来亲戚了,儿子儿媳都不知道帮忙,王奶奶一个人忙里忙外。
因为大儿子事业有成,小儿媳眼热,时不时就撺掇王奶奶问大儿子要钱贴补她的小家,王奶奶要是不同意,大儿媳就甩脸色。
俩孙子一个念小学一个念初中,都抱着手机,不是和朋友聊天、就是玩游戏。王奶奶想和他们说说话,喊他们好几遍都不带回应的。
王奶奶感慨地说:“我盼了一年,就盼着孩子们回来,想着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个年,可他们回来了,我除了觉得累,没感觉到一丝年味。
这3位老人的心声,现实又扎心,也是众多老人的缩影。
过年,本应是欢聚的时刻,可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却有着各自的烦恼和无奈。我们作为儿女,不能只想着自己工作累,也要体谅老人的不易,回家过年时,多关注老人的需求,多陪陪老人,帮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少玩手机。
老人已经上了年纪,莫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希望我们都能让老人不再害怕过年,而是期待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