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剧《无人生还》中动作是表演的核心要素

风林野史记 2025-01-03 14:20:0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戏剧动作,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动作、活动——这就是戏剧艺术、演员艺术的基础。”动作是戏剧的根基,戏剧是以动作表现思想和情感的艺术。

从理论上来看,戏剧动作作为戏剧艺术基本表现手段,是演员实现舞台行动、体现角色性格的创作手段之一。根据戏剧动作具体完成方式,把它分为: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等。

外部形体动作指的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演员结合自身形体条件去组织符合角色形象动作,如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言语动作来源于剧本,指的是对话、独白、旁白等等,言语动作不单单是文字叙述的戏剧任务,言外之意是隐含在字里行间地剧作意图;静止动作又称停顿、沉默等等,指的是剧中角色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

演员在舞台时刻表演着,无言的状态也有着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外部动作、表情传达给观众。

在演出中或创作舞台角色形象时,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

戏剧动作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它来源于生活,但不等同于生活中的动作。首先,生活中的动作是散乱的、真实的,戏剧动作是集中的、存在于假定性之下的行动。

人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产生合乎逻辑、顺序的行动。舞台行动是将生活中真实的、杂乱的符合逻辑的行动经过不断锤炼、修饰使其再现于舞台上。

演员将虚构的动作转换为真实存在,遵从戏剧假定性,借助生活积累和舞台想象组织“动作”达到剧本中的“生活”,在动作中表演人物、体现人物、塑造人物,使戏剧动作更具真实性、个性化。

其次,舞台行动是预知的,生活行动则是第一次发生,大多数情况都是以第一直觉本能地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舞台上的动作是演员经过一系列案头工作,预知戏剧情节、人物关系、行动目的、矛盾冲突等后设计的。

戏剧动作在舞台上的呈现依附于生活中的行动逻辑,要求演员经过反复排练,克服预知性,保持新鲜感,真实、可信的在舞台上行动。

戏剧表演要求演员最终“化身为角色”,动作是演员实现舞台行动、完成“化身”角色的重要创作手段之一,动作的组织与选择则是指演员在扮演角色时运用动作这个创作手段的技能。

动作的组织与选择又与“动作的三要素”息息相关。所谓的“动作的三要素”是指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可分解为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样做三个要素。

做什么,指动作的内容,即此时此刻要做什么?如喝水、吃饭等,角色的动作是在内容的推动下完成的。

为什么做,指动作的心理动机。任何动作的存在都包含着特定的动机,如收拾房间是为了招待客人。动机不同,动作时的心理状态、动作的节奏、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怎么样做,是指具体的动作方式,如动作内容是看书,动作方式就是我该怎么看书?看什么书?我从书中获得什么知识?为了完成动作的内容,该怎么做?受制于规定情境、人物关系及人物性格等的影响。

为什么做与怎么样做二者紧密联系,动作的心理动机制约着具体的动作方式。戏剧动作的三要素紧密相关,是构成动作不可分割、必不可少的因素。

动作的组织着重解决角色做什么、为什么而做的问题。它的根据是角色的行动目的、生活逻辑。

动作的选择着重解决角色怎样做的问题。它的根据是角色的行为逻辑、性格逻辑。演员通过分析剧本,对戏剧情节、规定情境及角色的行为逻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组织简单的行动线,与对手在交流中即兴适应、自然流露。

从角色出发,在规定情境中行动,使舞台生活形体化、视觉化。演员依据台词、“舞台提示”以及导演地总体构思组织与选择戏剧动作,来揭示人物性格,反映角色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现人物关系以及矛盾冲突,最终完成戏剧演出的最高任务。

因此动作的组织与选择就是导演和演员创作的基础,导演与演员相互配合,从动作的组织与选择两方面着手,在规定情境中行动,将演员自身的行为逻辑与角色的行为逻辑融为一体,完成演员向角色自然、有机的过渡。

0 阅读:0

风林野史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