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产业20强城市京沪深领跑,苏州南京高增幅,降薪潮影响深远

数据读城 2024-07-10 23:38:3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金融强国需要明确中国式金融现代化的内涵、架构与路径,也需要推动重点城市的金融业有序发展。我国金融产业20强城市已经形成以北京、上海、深圳为第一梯队,十余个重点城市跟进的阵列。从2023年各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与所占GDP比重来看,京、沪、深保持领跑态势,苏州、南京取得双位数增幅,大部分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提高。同时,仍在持续的金融行业降薪潮究竟有何利弊仍有争议。

京沪深港之外无金融?

业界一度有“京沪深之外没有金融业”的说法,北京、上海和深圳,以及香港确实是代表中国城市参与全球金融领域竞争的核心力量,但其他城市的金融业同样发展迅速,存在感逐年增强。

上海是金融要素市场中心,北京是金融决策和金融机构中心,香港是离岸金融中心;或者说,北京的定位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上海的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事实上,一直与新加坡争夺全球金融中心第3城的香港之外,北京、上海、深圳集中了大部分的优质金融资源,坐拥三大证券交易所,实力无可争议。金融业增加值其他城市难以追及,GDP占比也远远领先其他城市。

重庆、成都、苏州、杭州、南京、天津、武汉位列第二梯队,强省会、直辖市、最强地级市等是它们的标签,人口众多且产业发达,2023年的金融业增加值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苏州和南京的同比增幅为双位数,增势走强。

福州、郑州、无锡、宁波、西安、合肥、济南、长沙、青岛等城市是第三梯队,以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强地级市为主,2023年的金融业增加值在1000亿元以上。该阵列的城市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并不高,金融资源有限,金融业实力相对孱弱,尚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验证“实业强则金融强”

现代城市重视制造业发展,也需金融业提供助力。典型的案例是,苏州的金融业排名和增幅都高于预期,宁波也存在类似现象,“实业强则金融强”有所展现。事实上,纵观万亿GDP城市及候补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金融业发展都有其特色,增势也更为显著,展现了较强的金融竞争力,某种程度上说,金融业的发展程度与城市的GDP排名越来越趋同。

这足以说明,产业与金融相互促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完善的金融体系、充沛且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序的金融创新有助于城市产业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而且,香港之外的中国城市,基本不会放松制造业方面的全力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泉州、青岛等制造业发达的城市,需要在金融创新上有进一步的作为。

谁该降薪,金融人才困局

金融人才和基层从业者的数量和质量或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高薪职位数量,依次是上海、北京与深圳,其他城市彼此差额不大。北京有大量金融机关、头部金融央企,上海外资金融机构总部更多,这导致了北京金融从业人员比上海多出10%以上,薪酬却低25%以上。

席卷全行业的降薪潮并不因是否是重点城市而有所差异,业界一度担心有越来越多专业金融人才的离开将影响该领域的活力,但金融行业本身一直偏高的薪酬水平让大众难以对其共情,目前的主流说法是:金融领域从业者需要适应行业薪酬体系的调整,金融机构需要找到提升效率、保障员工利益、防范风险的平衡点。

值得注意的是,基层从业者是受本轮金融业降薪潮影响最大的群体,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受波动幅度反而更小一些,“金融业到底该降谁的薪”,其实已有明确答案。

0 阅读:6

数据读城

简介: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