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如果说小学是打基础,那初中就是构建知识框架的关键时期。在养猪的过程中,妊娠阶段确保了母猪的体质和胎儿的健康发育,为后续的哺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哺乳阶段,则是母猪和仔猪共同成长的关键时期。就像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一样,数据管理在不同的哺乳阶段也有着不同的重点和策略。
单头断奶成本=哺乳期间总投入÷断奶头数。
如下图:

(为了便于理解数据仅仅是举例,各地有差异)
一、哺乳成本的三层理解:
我们日常说的成本管理,是有三层意思,我们不能把采购成本管理就当做了我们整个猪场的成本管理;我们应该把管理分为三层:

具体分解:
最优成本=猪种好+采购好+生产好+管理好
最优成绩=孩子好+学校好+教学好+管理好


二、哺乳阶段投入--以动保成本为例
养猪的成本要素比较多,饲料和动保疫苗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比较多的,也是大家最贴切的,最敏感的采购,也容易认为把这两个要素采购好了,就节约成本了。因为前面妊娠阶段我们分析成本取的是饲料要素来进行展开分析,哺乳阶段我们就用动保疫苗来进行分析。饲料在妊娠阶段说过了,同样也适合养猪所以阶段;这里的动保疫苗同样的逻辑,也适合所有的养猪阶段。


1、从管理职能角度:
RECRUIT
(1)药物价格:我们买兽药疫苗会从三个角度考虑,质量、价格还有就是是否和供应商熟悉;这里有三个容易产生概念上的误区:
①不同品牌和不同质量的价格肯定不一样,有时候部分人要进入误区,感觉便宜就好,最后没有效果,影响猪只健康。一定要熟悉市场上的不同品牌以及他们所处的档次,不要被低档次的卖了高价;肯定勃林格的蓝耳和南农高科的就不是一个价格。例如不同牌子的钢笔是不一样的价格。
②规格和头份不一样价格肯定不一样,兽药和疫苗大家容易忽视单位含量,老是想着价格同一个档次的价格一定一样,但是很有可能会被规格迷惑。
③欠款与现款的价格,这个大家都明白,就不相信介绍。
(2)用药剂量:就是免疫程序和治疗方案的管理,这个就是我们是否懂这个标准,多打了浪费,少用了没效果;同时在治疗时,也要注意对症下药不然就是浪费;同时我们也有注意现场使用,是不是每一头都到位,这个需要责任心。就好比学生日常有一个知识点不懂,这时候老师是花20分钟讲一个知识点?还是15分钟讲一个知识点?
(3)用药频率:其实这个更需要的是责任心,做免疫是间隔多久?以及时间的把握,还要根据用药计划,做采购量的估计和库存管理。
(4)药物组合:这个就偏专业技术,是兽医要做出判断。
(5)用药头数:两个方向,一个是我们要根据日常的免疫和保健程序,以及常见病的药物库存,需要我们做出药物的库存;另一个是要判断哪些是全群使用?哪些是只针对性使用,这些是我们养猪老板容易忽视的。不然库存太多过期浪费了,或者紧急需要的时候又没有。继续说到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学生不会,假如有50%的学生还没有明白,老师可能会在课堂上再花10分钟讲解;如果是只有10%的学生没有搞明白,老师可能会说课后单独给学生讲解,就不会再在课堂上花10分钟,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
(6)断奶天龄:由于疫苗和药品与哺乳时间影响不大,这里补充一个要素,我们的哺乳时间肯定也会影响我们的哺乳总投入,21天、25天还是28天断奶,直接影响饲料、人工、水电等。
2、成本核算的角度:
RECRUIT
就像我们图片中的成本核算维度一样,下面是生产和管理使用了动保疫苗,现在就需要一个简单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记录。当我们把采购的单价和数量记录到系统,然后根据生产使用的数量,系统就会自动算出我们这批哺乳猪的总动保疫苗成本耗用,然后分摊到对应的母猪和仔猪身上,我们这一窝的哺乳猪的成本也就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