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去世后:夫人韩芝俊生活简朴,家里最好的东西,是台液晶电视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5-04-11 09:54:40

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是华国锋真正掌握实权的一段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三个月,但不可否认,华国锋执掌期间,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做的巨大努力,确保了接下来历史的转折。

有人说,华国锋的贡献其实并不“突出”,无非是粉碎了“四人帮”。但实际上,光是这一大贡献,就足以名垂青史了。

这不仅仅是成功解决了当时政治上的危机,更重要的是,此后很多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这对当时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束光。

当然,如果论献,华国锋的贡献不止这一点,比如建立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留毛主席的遗体等。

更重要的是,四人帮的问题解决后,华国锋已经在大力搞经济建设,他想方设法让经历了浩劫的中国快速复苏经济,不惜多次出国考察,这位日后邓小平的大搞特区奠定了基础。

一直到80年代,华国锋退出大众视野。从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算起,华国锋度过了27年远离公众视野的生活。

华国锋同志退休后,一直在家饴弄孙,安享晚年,有客人来就招待一下,没有人来他就在院子里种点花花草草。

其实在资历方面,相较于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华国锋并不突出。1971年,华国锋从湖南被调入国务院工作,同年8月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此期间,他持续协助周恩来处理日常事务。

华国锋能获得毛主席的关注与赏识,一方面得益于毛主席的识人之明,另一方面,也和他自身的不懈努力紧密相连。

华国锋原名苏铸,是地道的山西人。即便后来前往南方,他的乡音未改,要有人操着一口山西话,旁人便能立刻知晓那是华国锋。

1951年,华国锋被调入毛主席的故乡湘潭,担任县委书记一职。一次,毛主席在家乡视察时,偶然看到华国锋上报的关于湘潭农业发展的报告,当即予以重视。毛主席未曾料到,在湘潭竟有如此优秀的干部,不仅注重实地调研,还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随后,毛主席专门接见了华国锋,这一事件成为华国锋命运的转折点。

华国锋老实、稳重、诚实、憨厚的特质,令毛主席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华国锋仕途顺遂,从县委书记一路晋升至省委书记,而后又调入中央工作。他的为人处世深受毛主席喜爱。

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毛主席果断让排名相对靠后的华国锋挑起大梁,并表示:你办事,我放心。

当然,这也可能是在那个特殊情况下毛主席的权宜之计,毕竟论资历论威望,邓小平担当大任是已完全顺理成章的,但不可否认,毛主席对华国锋的绝对信任。历史证明,毛主席的决策完全没有问题,华国锋顺利完成了他的“使命”。

2008年,华国锋在北京逝世,按照领导人的规格,他的骨灰应该安置于北京八宝山,但是他的子女申请,说要让父亲按照山西人的习俗“魂归故里”,最后中央用意了他子女的请求。

华国锋生前长期居住在北京的一处院落,院子里花草繁茂,果树葱郁,绿意盈盈。他离世后,仅夫人韩芝俊继续在此生活。

平日里若有客人前来,韩芝俊总是客客气气地予以招待。她与华国锋携手走过六十载岁月,时间或许会冲淡诸多事物,然而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却沉淀下来,等待着一代又一代传承。

据华国锋的儿女回忆,1949年解放前,华国锋在太原时,就已是广为人知的“华政委”。

1949年1月,他与韩芝俊喜结连理。韩芝俊出生于一个“抗日救国的模范家庭”,她的父亲韩七海原本是普通农民,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立下战功。

渡江战役前夕,华国锋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告别山西,前往南方负责接管城镇,随后被调入湖南湘阴县工作。韩芝俊毫无怨言,全力支持丈夫的决定,一家人不辞辛劳,迁至湖南生活。此后,夫妻二人在湖南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

1950年初,华国锋与韩芝俊的长子苏华出生,之后又陆续迎来一子两女。由于华国锋工作繁忙,常常下乡,韩芝俊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悉心照料孩子,但她始终踏实能干,工作从未受到丝毫耽搁。

1971年初,华国锋被调入中央工作,韩芝俊跟随丈夫来到北京,那时她成为一名保育员,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生活极为简朴。

1976年10月,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作为其伴侣,韩芝俊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然而成了“第一夫人”,她所享受的待遇甚至比不上后来的一些科员级公务员,那辆自行车依旧陪伴她上下班,在身边人眼中,她依旧是“韩姑”或者“韩姨”,一切仿佛未曾改变。

华国锋给身边人留下的印象同样是平易近人、低调朴素,这也是他和韩芝俊的共同特质。他们携手走过六十年朴实无华的日子,大半生相濡以沫,既是彼此最为亲密的伴侣,也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与世长辞,他伟大的生命在这一天画上句号。在告别仪式上,数千名悼念者赶来与他做最后的告别。

彼时,韩芝俊已年过七十,她接待了众多前来悼念的人。大家纷纷劝她休息,她却坚持表示:“我没问题,不少同志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我想出去见见大家……”

韩芝俊曾提及,华国锋是标准的无产阶级,没有属于自己的一间房、一垄地,就连居住的那个院子也是国家的。

华国锋和韩芝俊的子女们也继承了父母吃苦耐劳、低调朴素的作风,他们都本本分分地做着普通人,既没有人经商,也没有人出国。

长子苏华曾在空军某部任职,退休后一直居住在单位分配的房子里,同事们都觉得他十分随和,评价他“很朴素,没有架子”。

次子苏斌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曾在北京卫戍区任职,也已退休。

他们的小女儿苏丽高中毕业后前往平谷县插队,华国锋认为艰苦的地方更有助于锻炼意志品质。后来苏丽考上大学,进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还曾被安排担任华国锋的生活秘书。

长女苏玲是兄弟姐妹中发展得相对较好的,她从长沙工学院毕业后,从事雷达通讯导航设备相关工作,曾在民航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任职。

华国锋离开后,韩芝俊依旧生活在那个小院里。客厅依旧朴素而宽敞,窗帘、沙发等陈设多年来未曾改变,仿佛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

若有故友来访,会发现家中一切照旧,其中最具现代气息的物品,大概就是那台液晶电视机了。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