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走上我这条路。”
2000年,逃窜多个省份、犯案8年的张君被抓后,曾这样提醒文强。
那时的文强,因为成功抓捕张君而名扬天下,在此之前,他还成功破获了多起大案、要案,因此并没有把张君的话放在心上。
而张君的话就像魔咒一样,在文强身上一一应验。
他的确没有抵挡住诱惑,走上了跟张君同样的道路,被抓,被执行死刑。
在执行死刑前,儿子文伽昊申请跟文强见面。
这是父子二人生前最后一次见面,仅十分钟时间,文强主要是向儿子交代了一些后事。
他做了哪些违法的事情?他跟儿子说了什么?
文强不相信张君的“诅咒”,因为他认为自己出生穷苦家庭,一路走来,已经抵挡住了很多诱惑。
1955年,文强出生在巴县的一个镇上,家里兄弟姐妹7人,依靠父母在商店里打工生活。
初中毕业后,他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农村历练五年。
在农村历练的日子里,文强始终不忘改变命运,在1977年通过考取警察学校,成功脱离农村,毕业后还顺利进入公安局工作。
1982年,全国严打,文强表现非常突出,得到了县委书记的认可,从此仕途一路高升。
不过,那时的文强并不是完全依靠领导的赏识升职,他的功绩是有迹可循的。
八十年代末期,巴县曾发生了一起大案,上面领导要求尽快破案。文强亲自带着民警,跨省追捕逃犯,最终案件快速被破。
到了九十年代,文强的工作能力还是很突出的。他曾带队侦破了抢劫运钞车案、警匪枪战案等,曾多次获得了一等功。
文强负责的案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张君案。
张君是湖南常德人,虽然他是在2000年被抓,但是在1994年,他就已经开始在重庆犯案了。
这年年底,张君农贸市场的公厕里,开枪打死了一名男子,还拿走将近六千块钱。
由于张君使用的枪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被记录过,因此,侦破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任何头绪。
随后的六年时间里,张君作案的手段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个人行动,而是以团伙的形式在重庆多次持枪抢劫。
据文强讲,张君非常聪明,反侦察能力非常强,在重庆有很多个落脚点。
此外,为了掩盖自己的踪迹,张君还盯上了经不起金钱诱惑或者是通过感情手段拉拢一些女子,住进她们的家里,让她们为自己办事。
他每次作案之前,都是反复踩点,使用的枪支也越来越先进,常常流窜作案,导致警方即便发现了证据,也没法迅速抓住他。
直到2000年,重庆又发生了性质非常恶劣的“6·19”银行抢劫案,重庆市公安局成了140人组成的专案组,核对现场留下的枪弹痕迹,对全市采取拉网式排查。
排查了一百多万人口之后,还是没有结果。就在这时,湖南常德也发生了一起抢劫案。
重百大楼的大幅广告屏反复播放公安通缉令。
重庆警方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技术人员带着他们找到的一些证据,前去了解案情,发现常德抢劫案跟重庆抢劫案有可能是同一伙人做的。
两地警方协同查案,确定的确是张君等人团伙作案。警方抓住了张君的团伙,而张君却去向不明。
民警正带着警犬在现场附近搜索嫌疑人线索。
根据线索,警方怀疑张君又逃到重庆犯案。
文强和同事们在涪陵紧紧地盯着与张君有关系的人,进行了为期6天6夜的监视,秘密抓捕了与张君关系匪浅的杨明燕。
因联系不上杨明燕,张君猜测到杨明燕可能被抓了,于是跟其他联系人取得联系,而警方借着这个机会,成功抓获张君及其团伙。
张君被抓后,文强成立西南地区非常有名的“打黑局长”。
而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张君曾说文强如果抵挡不住诱惑,下场会跟他一样。
这个警示,也许不是空穴来风,可能张君已经知道文强做了违法的事情。
根据后来审理文强的案情来看,其实早在1992年起,文强就曾利用职务之便,收受钱财,纵容多个黑社会组织,在重庆市内从事卖淫、聚众赌博等违法活动。
文强不仅自己从事违法行为,他还伙同妻子周晓亚私下收取他人钱财,从1996年到2009年,总共收取了高达一千多万元。
周晓亚收受贿赂的方式不仅限于此,还跟文强里应外合。
文强充当犯罪团伙们的“保护伞”,让他们开设赌场、放高利贷等方式赚钱,他们再把赚到的钱,转一部分给周晓亚。
在这种利益输送模式下,尝到了甜头的文强夫妇,甘愿为他们提供服务,使得犯罪团伙的违法行为得以持续好多年。
更为恶劣的是,文强还对各年龄段的女性下手。
他曾指使黑社会给自己“选美”,导致多名中学生遭遇不幸。
另外,还有知情人士指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前往重庆工作的女明星或者是女歌星,也有可能遇到文强的金钱贿赂、隐私黑料等恐吓,逼迫她们就范。
让人更为意外的是,据警方人士透露,文强还曾霸占单位女同事,长达十多年之久,还不允许对方结婚。
总以为自己可以只手遮天的文强,在2009年,被黑社会头目“出卖”,而引起了重庆警方的重视。
在打黑行动中,警方继续接受匿名举报信还在政法系统内开展自查自纠,而此时的文强依旧心存侥幸,觉得自己肯定会没事的。
可是在实打实的证据面前,文强所有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被抓捕归案。
文强被执行死刑那年,文伽昊28岁。
他的成长经历,因为文强官员的身份,而被外界看成是“官二代”,而他本人却没有任何优越感,表示自己一直很本分。
在父亲执行死刑后,他前去取骨灰前,还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在他的心目中,父亲文强的形象还是有积极的一面。
文强从农村人一路走到了司法局局长的位置,尤其是曾经还成功办理了破获抢劫运钞车案等多起大案,这些功绩让文伽昊对父亲文强充满敬佩。
他认为父亲在刑侦方面是做过很多贡献的,曾希望党和政府能给父亲一次机会,可是他又矛盾于“功过不相抵”的道理,只能听命于现实。
对于父亲曾经犯下的过错,文伽昊也保持着清醒的态度。
他告诉记者,他在报纸、网路还有电视等途径,了解到父亲犯下的罪行,内心非常痛苦,也有些失望。
在采访中,文伽昊还透露了父亲临终前给自己的嘱咐。
第一句话是:父亲希望他能保重身体。关于这一点,文伽昊表示自己会学着坦然面对现实,以后结婚生子,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第二句话是:让他照顾好妈妈周晓亚。周晓亚当时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文伽昊认为自己是妈妈唯一的亲人了,他一定会去监狱里看她。
最后的嘱咐就是让他不要仇恨社会。关于这一点,文伽昊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事发之后,文伽昊能明显感受到了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人情冷漠,让他有些不适应。
至于文强的身后事,更是无人问津。
只有文伽昊一人,前去重庆市殡仪馆的一个角落里,领取用塑料袋装着的父亲的骨灰。
文强的案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不仅影响了一个家庭,也给社会带来了警示。
文伽昊对父亲复杂的情感和评价,反映出人性的多面以及亲情在面对巨大变故时的挣扎。
功过是非,在法律面前自有公断,但在亲人心中,那份情感的纠葛却难以轻易理清。
文强的一生,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权力必须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否则,曾经的辉煌也无法掩盖最终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