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原配罗一秀的罕见留影,结婚3年后去世,主席为她破例!

浩舞默话 2025-03-29 15:01:04

毛主席的原配夫人罗一秀,一生仿佛都在受人操控。

她在和毛主席结婚三年之后,就因为生病而离开了人世,所以留下的痕迹不多,一张照片已经是难得的存在。

毛主席与她没有爱情,但毛主席对她有很深厚的感情。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还为罗一秀的缘故破例一回,做了一件让身边人都觉得吃惊的事情。

罗一秀有着如何短暂的人生历程?毛主席为她破例又是怎么一回事?

不少朋友都对毛主席的婚姻状况有所误解,以为杨开慧烈士就是毛主席的原配夫人。

毕竟毛主席的长子,就是由杨开慧烈士生下来的,而且这一对革命伉俪的故事,多年来也是为人所传颂。

但实际上,杨开慧烈士其实已经是毛主席的第二位妻子了。

在她之前,毛主席还有一位原配夫人,一位早年间并不被毛主席所承认的原配夫人。

这位夫人名叫罗一秀,算起来,和毛主席还是亲戚。

她和毛主席的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年轻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更不要说是爱情了。

毛主席的父亲想要亲上加亲,罗一秀的家里人也觉得女儿到了年纪就该嫁人,压根儿没有人考虑过,当事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罗一秀是非常传统的女性,家里要求她嫁人,她当然也就答应了。

至于毛主席,他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思想也更加自由,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有那么一点儿叛逆的心思,所以没有把罗一秀当成自己的妻子来看待。

罗一秀倒也不计较丈夫的态度,她只是按照社会对一个妻子的要求,尽心尽力地照顾家庭,孝顺公公婆婆。

她很年轻,其实也很漂亮,只可惜,思想不够先进,没有办法去触摸毛主席的精神世界。

说起来,她还有一张疑似本人的照片流出,照片上的罗一秀很有灵气,两只眼睛看着镜头,神情自然,总之不是那种呆板的女性。

非常可惜,如果她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如果她的女性主体意识能够提升,如果她有一定的反抗和斗争精神,不那么逆来顺受,说不定她这一生,会更加精彩。

她和毛主席结婚三年,并没有过上她理想中的家庭生活。三年后,因为生病,罗一秀离开了人世。

毛主席对她没有爱情,但三年的时间,不可能不让毛主席动容。

他们之间,其实更像是亲情,毛主席把罗一秀当成了自己的姐姐。

虽然他不愿意扮演一个丈夫的角色,但他愿意承担一个家人的责任,经常还帮着罗家人干农活儿。

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也不像是夫妻,更像是姐弟。因此,罗一秀的早逝,对毛主席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此后的很多年里,提到这位家里为自己安排的原配夫人,毛主席都会唏嘘不已。

而真正与毛主席琴瑟和鸣,让毛主席感受到灵魂相通的,还是杨开慧这样的女中豪杰。

不过,虽然毛主席没有对罗一秀产生过爱情,但罗一秀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终究还是不同的。

他没有为其他人破过的例,只为罗一秀一个人破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日理万机,抽不出时间回家看一看,可他心里又惦记着家乡的亲人,于是让儿子毛岸英代替自己跑一趟,回去看一看。

毛岸英回到湖南,重点看望了罗一秀的弟弟罗石泉。

罗石泉身体不好,这些年来经济条件也不好,日子当然也过得不是很好。毛岸英看到他的时候,也十分心疼这位舅舅。

罗石泉没什么坏心眼儿,更没有攀附权贵的心思。他只是听说,毛主席当了国家领导人,现在就生活在北京,他很好奇,很想去北京看一看。

活了大半辈子,罗石泉都没有机会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这一次,他难得的向毛主席提了个请求,言辞恳切。

中南海的工作人员们都以为,毛主席会拒绝这个请求。毕竟在此之前,毛主席已经收到过很多类似的请求了。

那些生活在韶山老家的亲戚们,一个个听说毛主席的事情,都给毛主席写信,想到北京来工作和生活。

如果毛主席能够给他们介绍个好工作,那当然就更好了。

农民的收入,全靠老天愿不愿意给面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的确也是十分辛苦。

如果有机会能够当工人,能够去城里生活,那当然非常好了。只是,面对亲戚们的无理请求,毛主席都坚定拒绝了。

如果这些亲戚对中国革命有贡献,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情,那么不需要他们主动开口,毛主席就会把什么都安排好,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待遇。

但是,很显然,他的这些亲戚就是最普通不过的农民,毛主席没有道理为他们安排工作,更不可能动用特权去做任何事情。

他是国家领导人,这当然没错,但在毛主席的自我定位当中,国家领导人也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而不是当大官就能无法无天的人。

他要求所有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那他就必须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

1950年前后,他回绝过很多来自老家的类似的要求。但是面对罗石泉的请求,毛主席思考之后,还是决定答应。

他还亲自过问罗石泉来北京的事情,并且亲自为罗石泉安排好一切。

这一方面是因为,罗石泉是罗一秀的弟弟,看在罗一秀的面子上,毛主席愿意破例。他的心中,对罗一秀始终是有愧疚的。

这么好的一个年轻姑娘,把人生中最珍贵的三年时光都浪费在了他的家里,帮着照顾他的家人,即使没有得到他属于一个丈夫的疼爱,罗一秀也没有怨言。

后来罗一秀年纪轻轻去世,毛主席也时常觉得是自己疏忽了。

如果他能更加关心罗一秀一点,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说不定这个遗憾是可以避免的。

因为对罗一秀有愧疚,所以毛主席总想尽可能的照顾好罗一秀的家人。这一次,罗石泉好不容易有点儿心愿,他没有理由拒绝。

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毛主席了解罗石泉,这个淳朴的男人,提出一个淳朴的心愿,真的就只是想来北京看看,没有其他的心思。

罗石泉对北京好奇,也想再见见毛主席,所以才会提出来北京的请求。

除此之外,他没有提出其他过分的要求,没有要求毛主席给他介绍工作,给他买房子,或者给他一笔钱。

他不会开这样的口,毛主席也了解他,相信他。不过纵然他不主动说,毛主席却会主动关心他。

毛岸英回老家的时候,还专门带上了毛主席的一份稿费,就是专门送给罗石泉的。

毛主席听说,罗石泉在老家的日子过得不好,所以想帮忙。这种情况下,别人不说,他都会主动关心。

可见,罗家人在毛主席心中,是有着很重分量的。

前面我们提到,年轻时候的毛主席性格要强,对于家庭是反抗居多,因此始终不愿意承认,罗一秀是自己的原配夫人。

但是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毛主席从一个少年成长为青年,再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顶天立地之人,他对罗一秀的说法就改变了。

在族谱当中,他主动要求加上罗一秀的名字,给了这个苦命的女子最后,也是最大的尊重。

1 阅读: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