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方言西游篇,木木樗樗、雷堆、嗉子、搪、筑你会写吗?(八)

含含淮下 2024-09-06 04:40:35

这五个西游记里的江淮方言苏北话词汇,你一定不会写,不信你把淮下书生的文章看到底!

黑神话悟空里八戒说了这两个词

第一个,“樗”(chū),木木樗樗。最近很火的黑神话悟空的台词里,就有这个词。

苏北话“浪么么,叫你端个饭碗都端打碎了,木木樗樗。”木木樗樗原本形容呆呆的样子,在我们盐城又演变为对做简单的事情却没做好的人的一种训斥用词,形容他粗心大意,又呆又笨的意思。

木木樗樗

《西游记》第六回:“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

第二个,“雷堆”(léi duī)。黑神话悟空里,同样有这个词。

这个词我一开始在我老家的方言词汇里没有找到,直到我看到有人讲“人大雷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我们当地常说的人大肉呆。苏北话“你人大肉呆的,还跟小孩子抢东西吃呢!”

雷堆指累赘、笨重、粗苯的意思,有的地方会讲人大雷堆,或者人大雷堆狗大呆。在我们盐城,这个词演变成了意思相近的肉呆。你肯定要说了,雷堆的意思和肉呆也不太一样啊。

雷堆

因为雷堆这个词,其实也只是同音的代词,真正的“月畾䏨”是这么写的,“月畾”字是月字旁加三个田的畾,读lěi,现在是打不出来的。“䏨”字可以打出来,现在读huǐ,《集韵》都回切,音塠,也就是也读duī。

雷堆的本来写法

这两个字都是月字旁,也就是都和肉有关系。意思都为“大肿貌”,也就是形容身上赘肉多,臃肿的意思。所以我们盐城说的人大肉呆,意思是不是也挺接近的。

月畾䏨的解释

回到《西游记》第三十回:“我这大圣的部下群猴,都是一般模样。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相貌有些雷堆,你用原本这个“月畾䏨”的意思来联系上下文,是不是就更好理解了!

雷堆这个词,不止江淮地区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个词,但意思就不尽相同了!

在盐城,如果一个成年人干了幼稚的事情,比如抢小孩东西吃,或者不知羞耻不要脸的时候,其他人常常会用人大肉呆去揶揄他。而被说成是人大肉呆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肥胖臃肿的了!

比如说你人大肉呆的,其实跟说你脸皮挺厚的意思差不多。

第三个,“嗉”(sù),嗉子,嗉囊。苏北话“这个鸡的嗉子里全是食。”嗉子或者嗉囊,指鸟类或昆虫储存食物的袋形器官,是消化器官的一部分,有预消化的作用。

如果你杀过鸡你就知道了,鸡肚子里那个装有很多没消化食物的器官,就是鸡嗉子。

而灵长目的猕猴和啮齿目的松鼠、黄鼠、仓鼠等动物也有嗉子。但与鸟类不同的是,它们的嗉子在口腔内两侧,具有一种特殊的囊状结构,称为颊囊。

颊囊是纯粹用来储存食物的,没有预消化作用,除了储存食物的功能, 其他和鸟类的嗉囊并不一样。

颊囊

《西游记》第二回:“祖师道:‘你虽然像人,却比人少腮。’原来那猴子孤拐面,凹脸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师父没成算!我虽少腮,却比人多这个素袋,亦可准折过也。”

这里的素袋其实就是嗉袋,也就是上面说的颊囊。这也是我们上期判定孙悟空原型是猕猴的一个证据。因为颊囊主要是猕猴的特征,其他少部分猴子也有,但金丝猴和哈奴曼叶猴是没有的!

结拜七大圣之一禺狨王就是金丝猴

另外金丝猴古代称狨,西游记结拜的七大圣之一的禺狨王就是金丝猴!

第四个,“搪”(táng)。苏北话“他要打我嘴巴子,被我用手一搪!”搪本义为张的意思,但也有抵挡、抵御、招架的意思。搪现在读第二声,但《集韵》他郞切,音汤。也就是也读tāng。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你看他六只手,使着三根棒,一路打将去,好便似虎入羊群,鹰来鸡栅,可怜那小怪,汤着的,头如粉碎;刮着的,血似水流!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这里汤着的汤,有可能是搪,也有可能是蹚,具体我不确定,留给大家解答吧!

第五个“筑”(zhù)。苏北话“太阳烘烘的,你筑什么地哦?”

“筑”本义为一种乐器,也有建造,修盖的意思。比如“建筑”。在盐城话中,筑是一个入声字,音类似短促的záo,建筑读建筑(短促的záo)!用钉耙刨地松土叫“筑”地。

《西游记》第四十八回:“那呆子撩衣拽步,走上河边,双手举钯,尽力一筑,只听扑的一声,筑了九个白迹,手也振得生疼。”

钉耙筑地

这里的筑,有可能是筑,也有可能是凿,因为在我们当地,这两个字的方言读音都一样,具体我不确定,是否还有其他的写法,留给大家讨论吧!

以上木木樗樗、雷堆、搪、嗉、筑这五个西游记里的江淮方言苏北话词汇,你们老家是不是也一样用到呢?

大家支持一下,不准确的请指正,如果你有想到而我还没想到的,记得分享给我吧!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