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新四军被绑入据点当民夫,随后反手扛走对方一门小钢炮

青史如烟随风散 2025-03-17 12:13:02

1940年10月21日,清晨,索山据点前。

伪保长吴锦堂站在一群干活的民夫跟前,有些迟疑地看着不远处的那座炮楼,今儿个自己给“皇军”带来了一份贡品(两只老母鸡和一篮子鸡蛋),原本准备好好巴结巴结炮楼里面的日军。

谁曾想,刚走到这儿,竟然被人给叫住了,来人是邻乡的保长,找自己有个急事儿,关键这事儿还真耽误不得,这下子可把吴锦堂给难住了,纠结再三,吴锦堂最终还是放弃了亲自去巴结、讨好的机会。

“你,过来。”吴锦堂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民夫,索山据点的四十多个民夫,大多都是从吴锦堂他们乡抓过来的。吴锦堂挑了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将手中的“贡品”交给了对方:

“我这边有个事儿,就不去炮楼了,你替我把这些东西,送给太君,在他们面前提下我的名字。”

交代完毕后,吴锦堂便跟着邻乡的那个保长一起,转身匆匆地离开了。

被吴锦堂安排去送“贡品”的那名民夫,站在那里,十分为难。他们这些人,都是祖居在此地的老百姓,自打三月日军占据了索山之后,这帮人便开始建碉堡、挖战壕、奴役百姓、糟蹋妇女,无恶不作。

大伙儿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又被这帮人强绑过来修筑工事,平日里被日军监工肆意凌虐,胸膛内早就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怒火,此时,让他们去给日寇送“贡品”,大伙儿自然谁都不愿意去。

眼瞅着这个民夫不愿去,其他人也都不敢去,人群中有人突然挤了过来,然后走到那民夫跟前,一伸手,“你把东西给我,我替你送进去。”

那民夫一听,当即如释重负,随即将手中的东西递到了对方的手中,来人名叫鲁凤楼,长得黝黑壮实,性情耿直,大伙儿都叫他鲁三巴子。

那么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给日军送东西,鲁凤楼偏偏争着、喊着要替对方出头呢。这个鲁凤楼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他先前曾秘密参加了新四军,在铜陵新四军驻地——舒家店做炊事员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地为抗战服务。

后来,战事激烈,在一次突围的过程中,鲁凤楼腿部负伤,受伤的他随后回到了家乡,进行休养。结果,才养好身体,就被保长吴锦堂派人给绑到了索山据点之内,充当了修筑工事的民夫。

对于鲁凤楼这种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平日里恨不得拿起枪来跟鬼子对着干,此时被对方掳进据点之内,饱受凌虐,又怎会甘心,自然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惩治日军。

鲁凤楼一手拎鸡,一手挽着鸡蛋篮子,加快脚步,很快便来到了日军的炮楼内。当天,炮楼里面只有两名日军,一个是伤员,一个是炊事员,其他日军押着另外一队民夫去鲇鱼山砍树去了。

那俩日军见鲁凤楼闯进来,警惕地问他干什么的,鲁凤楼不慌不忙地递上手中的东西:

“太君,我是八保的保长吴锦堂,前来给太君送东西,慰劳慰劳。”

那俩日本兵一看对方送来了老母鸡和鸡蛋,当即得意忘形地竖起了大拇指:

“你的,大大的好,大大的良民!”

那名炊事员伸手接过鸡蛋和老母鸡,转身进了伙房,忙着开始杀鸡、打鸡蛋,生火烧煮,另外一名伤员也再次转身对着墙角打起了呼噜,两人对鲁凤楼都失去了戒备之心。

此时,鲁凤楼快速地在炮楼内扫视了一遍,原本他想着趁此机会,摸他几条枪带走,然而,据点的日军走时,将枪全都带走了,看了一圈,竟没有看到一条枪。

这可怎么办?白跑一趟。鲁凤楼退出炮楼,在据点内又转了一圈,转到前面不远处的碉堡外,只见碉堡旁有一门小钢炮,上面盖着一块白铁皮,鲁凤楼的眼睛登时一亮。

拿走这个,来这一趟,倒也不算亏!

鲁凤楼环视左右,不见有人,当即俯下身,轻轻掀开了白铁皮,一门锃亮的小钢炮露了出来。鲁凤楼见状大喜,伸手托住炮身,然后猛地向上用力,然而,炮身却总也托不动。

鲁凤楼低下头,仔细一看,原来炮身被螺丝钉固定在炮座之上,鲁凤楼又悄悄返回炮楼附近的营房之内,找到拆卸工具,随后再次来到碉堡附近,将螺丝钉取下,然后摘下炮身,直接将之扛在肩头,撒开步子跑了起来。

鲁凤楼快步奔去,连翻两道铁丝网,越过防护沟和竹木障碍墙,飞一般地钻进丛林,向泉栏舒家店新四军驻地方向奔去......

一路之上,老百姓们看见鲁凤楼一个人背着一门日军小钢炮跑过来,又惊又喜,十分敬佩。

当时,在附近执行侦察任务的皖南新四军铜青南总部侦察班班长胡兴臣,获知此事之后,当即带着四名战士,化装成锅炉的老百姓追了上去,最终在独山附近,接应到了身背八十四斤重日军钢炮、一路狂奔的鲁凤楼。

随后,胡兴臣让身旁的战士们,用两只布袋子套住炮身,其他人作掩护,自己和鲁凤楼两人,抬着小钢炮向总部这边进发。

中午之时,鲁凤楼等人将小钢炮安全地送到了新四军驻地,其本人受到了杨明等领导同志们的表扬和鼓励。

感谢阅读,我是青史如烟,聊小众历史,不一样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闻录(第三辑)——第709篇,欢迎大家关注,翻阅下面合集内的往期精彩内容,欢迎评论、转发,共同弘扬正能量,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铜陵文史资料》,胡胜回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