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曾说:“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初秋,既非盛夏肆无忌惮地炽热,也非深秋那金风玉露的静谧诗篇。
初秋,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盘,不经意间洒落了秋天的第一抹色彩,轻轻地,悄悄地,完成从翠绿到金黄的蜕变。
读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关于初秋的诗篇,清雅舒逸,读后令人心绪安宁。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大意】
初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白天开始变短,夜晚渐渐变长,清风徐徐吹来,带给人越来越凉爽的感觉。
夏日的酷热终于消退,屋舍内没有了夏日的喧嚣与燥热,显得更加宁静祥和。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孟浩然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笔调轻盈,色彩淡雅,给人以宁静致远的美感。
在他的笔下,山川草木皆有灵性,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云雾溪流皆含诗意,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流露出诗人内人的恬淡与超脱。
【简析】
这首诗,未明确记载具体的创作年份与背景,结合孟浩然的生活经历与诗歌的风格,此诗或许是在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秋天悄然而至,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会留下篇篇伤秋之作,但这首诗却带来一种清新的意境。
“不觉初秋夜渐长”
意思是,光阴如水,初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白天开始变短,夜晚渐渐变长。
“不觉”,指不知不觉。初秋时节,白昼渐短,夜晚渐长,这是季节更迭的常态,仿佛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发生,无需刻意提醒,也不必刻意追寻。
“清风习习重凄凉”
意思是,清凉的秋风徐徐吹来,给人越来越凉爽的感觉。
“习习”,微风吹的样子。“重”,再次。“凄凉”,此处指凉爽之意。
此句诗,从触觉入手,描写秋风的凉爽。清风,不仅吹散了夏日的炎热,也吹散了人们心中的烦躁与喧嚣。
“炎炎暑退茅斋静”
意思是,夏日的酷热逐渐远去,屋舍内又恢复凉爽静谧的状态,显得更加宁静祥和。
诗人笔锋一转,将视角从室外拉回室内,从听觉方面,描写酷暑消退,茅屋呈现宁静的氛围。
炎夏酷暑,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躁不安。当凉爽的秋风拂过,四周变得清新宜人,所有的烦躁似乎都随风而去,心绪也变得宁静与平和。
“静”字,不仅描写出秋夜的宁静氛围,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平和与淡泊。
“阶下丛莎有露光”
意思是,台阶下的草丛中,悄然凝结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诗人将画面再次转向室外,从视觉角度,描写台阶边上草丛上的露珠。“丛莎”,即草丛。
初秋的夜晚,随着气温的下降,草丛间开始凝结起晶莹的露珠,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结语】
这首诗,从触觉、听觉、视觉三方面,勾勒出一幅静谧清爽的初秋图景。秋夜、清风、暑退、斋静以及露珠,寥寥几笔,使读者心生凉意,字里行间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描绘初秋景象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