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构成,北起北礁,南至先驱滩,东起西渡滩,西止于中建岛,是中国大陆、海南岛及中沙、南沙群岛之间的中心枢纽,也是中国与南洋群岛、中南半岛及印度洋沿岸各国交流的航道要冲。
西沙群岛有22个岛屿和7个沙洲露出海平面,总陆地面积只有约10平方公里,这些岛屿和沙洲中,最具战略价值的除了三沙市首府永兴岛外非中建岛莫属。
西沙中建岛位置图
中建岛的战略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面积较大,陆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岛第三大岛;其次是扩建前景好,中建岛礁盘面积超过7.5平方公里且四周海水深度较浅;最重要的是中建岛位置特殊,扼守着中国通往东南亚的海空要道,是祖国南大门一道不可忽视的海防线。
中建岛还是西沙群岛的桥头堡,离越南海岸线直线距离只有约250公里,局势紧张时,中建岛守备队的官兵春节都是荷枪实弹在码头上吃年夜饭。
西沙群岛桥头堡中建岛
荒岛绿化屡屡失败,890棵树苗只成活1棵中建岛极具战略价值,却是西沙群岛中的一个异类,其它西沙大岛都有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唯独中建岛寸草不生。
1975年5月解放军第一批守备小分队登上了中建岛,刚上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眼望去岛上白茫茫的珊瑚砂就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强烈的太阳光,温度时常超过四五十摄氏度堪比火焰山。
由于高温、高湿、高盐、高日照、缺土、缺淡水、多台风的极端恶劣环境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岛上流传着一句话叫:“没有七分英雄胆,休上中建白沙滩。”
中建岛航拍图
中建岛上的珊瑚砂
驻岛官兵在岛上巡逻酷热难耐还睁不开眼,因为中建岛地表全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珊瑚、贝类经过上万年风化形成的独特珊瑚砂,洁白如雪,对日光的反射率高达90%,很容易导致雪盲症。
为了在中建岛上站稳脚跟,驻岛战士被迫多次搬家,在高地扎帐篷被中建岛的强风吹得稀巴烂,搬到低洼地因台风涨潮被淹,不仅衣服被褥被打湿,脸盆、水桶和炊具都被大潮卷走,后来不得已搬到一艘搁浅的美国货轮上居住了三年多才度过难关。
美国搁浅中建岛的货轮
要根本改变中建岛的居住环境唯有植树种草,如果中建岛被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不但可解决白色珊瑚砂反射太阳光的问题,还可降低中建岛地表温度,涵养水源,削弱四季不停的强风,因此在中建岛还有“树是岛礁生命”的说法。
但是植物在中建岛扎根的难度比人类还大,海军第一次运送了15类890棵树苗上岛,因为环境恶劣,只有一棵银毛树存活了下来。
中建岛变身绿色生态之城第一次在中建岛上植树,近千棵树苗只成活了一棵,但就是这颗成活的银毛树给了驻岛官兵极大的信心,为了岛上多一抹绿,官兵腾空了行囊,只为多带来一抔家乡的泥土,日积月累岛上聚集了来自20多个省份的土壤。
1982年岛上一次种活了300棵椰子树、马尾松等树木,几年后岛上成活的树木达到7000多棵,南海戈壁滩逐渐披上了绿装,1999年上岛的老兵再种活了一株抗风桐后用诗句写道:“用坚强的心,支撑自己的身躯,蔑视暴风雨。”
逐渐变绿的中建岛
据老兵回忆,2007年是中建岛绿化的分水岭,这年海水淡化系统上岛,官兵们告别了用水难,用电难的困境,官兵晚上睡觉可以吹上惬意的冷风。
2012年,中建岛上有了手机信号,岛上成活的树木超过1万棵,包括椰子树、抗风桐、马尾松以及5000多平方米爬藤、海马草等植被,据报道2019年中建岛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超过44%,现在又有了极大的提高,绿化覆盖率早已过半,中建岛开始向生态之岛转变。
中建岛绿化现状
中建岛绿化现状
除了绿化岛屿,驻岛官兵还在岛上建设了一个面积约1亩的“三防”菜地,菜园里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壤,种有辣椒、空心菜、韭菜、豆角、丝瓜等十余个蔬菜品种。
中建岛的菜园
中建岛的绿化和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但岛上现代建筑长期只有一栋还算气派的综合大楼,生态改善了的中建岛只能称为生态之岛。
近年来,为建设和利用好中建岛这个西沙桥头堡,中建岛的基础设施开始升级,原大楼附近规模宏大的现代营区正拔地而起,有近十栋大型现代建筑拔地而起,现代营区升级完成后中建岛将变身绿色生态之城。
中建岛建设中的现代建筑
中建岛建设中的现代建筑
中建岛建设中的现代建筑
中建岛上有淡水资源吗众所周知,珊瑚岛在水下时为暗沙或滩,露出水面时则成为沙洲或岛屿,如果岛屿面积足够大,就能将可观的淡水储存在地下的珊瑚砂砾中,与周围海水达成某种动态平衡,形成岛屿地下的淡水透镜体。
淡水透镜体(Freshwater lens)是指在岛屿的地下,有一块像凸透镜一样,中间厚四周薄的淡水层。
淡水透镜体示意图
中建岛面积达1.2平方公里,有足够大的集雨面积,加上地表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可涵养水源,中建岛的地下淡水也越来越丰富,据军报报道,官兵在中建岛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时只要挖沙数尺就可挖到淡水,但是水质还达不到直接饮用标准,还需要过滤。
中建岛守备营官兵在野外生存训练中挖岛水过滤
中建岛守备营战士在野外生存训练中烤鱼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