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已经播了两期,节目也演了十几段。大家看了新的,旧的也就慢慢淡忘了。但是第一期有一个节目一直保持着热度,第二期依然有人在现场不断地提及。
这个节目就是饱受争议的《三狗直播间》。
之所以引起争议,就是因为他们洒狗血的方式,使得笑这件事,显得不那么高级了。
不可否认,这个节目在演的时候,效果是非常好的,马东甚至笑出了眼泪。很多后来对这个节目做出低评价的人,当时也笑得很嗨。但是也正是这些人,吃饱了骂厨子,明明吃得很嗨很过瘾,但偏偏挑刺说食材不新鲜,火候不到位。
节目结束后,编剧尹老师现场直接质疑,说节目让他看得恍惚,虽然是笑了,但演员这样演下去,就完了。对此马东直接给予了反击。
第二期,又有编剧束老师抨击这个节目,说看完节目后,笑是笑了,但很快就记不得了。徐峥补刀,说这个节目让人笑得很羞耻。有意思的是,三狗中的李飞在第二直播间听到这些刺耳的评价,直接坐不住了,怒摔靠枕以示抗议。虽然是玩笑,但玩笑,都有三分真的。
三狗直播间怎么就那么不受待见呢?难道让人笑还成了错误了?明明效果那么好,偏偏有这么多人要显摆专业素养,把笑分成三六九等。
有人讨厌三狗直播间,就有人喜欢三狗直播间。洒狗血又如何?喜剧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果千篇一律,就太没意思了。
但抱怨归抱怨,事实上,三狗直播间这个节目,如果放到一个比赛性质的喜剧节目中,的确是非常吃亏的。那些专业人员虽然矫情,但比赛,倒也真的需要这些。
这个节目叫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名字就已经告诉你,这是个比赛了。而且,即便名字里没有相关字眼,难道就不是比赛吗?比如欢乐喜剧人不是比赛?笑傲江湖不是比赛?中国好声音不是比赛?
一个综艺节目,不管是喜剧,音乐,街舞,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如果不以比赛竞技的方式呈现,那就没法做了。
试想,中国好声音,难道只是一个唱完一个接着唱,不打分,纯展示,最后一个唱完,节目结束,解散。那么这个节目还有人看吗?
比赛带来的张力,是综艺节目的命脉。
所以问题来了,既然是比赛,就一定要有区分度。甲战胜乙晋级,那么甲理论上一定是比乙好的。那么,好在哪里呢?
具体到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既然是比赛,两个节目放在一起比较,孰高孰低当然必须有一个评判标准。而如果这个标准只是看观众喜不喜欢,那就太笼统了。因为有可能两个节目观众都喜欢啊。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把那些不讨喜但的确管用的专业上的东西拿出来了。
洒狗血当然也是有技术含量的,但相对来说,技术含量肯定不如那些注重结构的作品。而且,洒狗血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如果今天洒,洒完了明天还洒,观众的新鲜感有可能就会下降。所以,三狗直播间在第一轮的演出中获得了爆笑的结果,但第二轮,就未必了。
李诞说,他们不会带来惊喜了。
也就是说,类似洒狗血的东西,的确是有一个较低的上限的。
因此,观众喜欢归喜欢,但如果这个节目闯进第二轮,他们将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高规格的评判体系里,届时,他们和三毛保卫战那种节目相比,就一点优势也没有了。
的确,喜剧不分三六九等,但作为一个比赛,是必须分出三六九等的。所以,三狗直播间如果出现在网络平台上,粉丝会不厌烦地天天刷这种节目;但出现在比赛中,就是非常吃亏的。
因为只要是比赛,就有标准。哪怕,是令人讨厌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