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导弹尾焰划破红海上空,美军“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警报骤响。3月27日,胡塞武装宣称第九次成功袭击该航母,而五角大楼的沉默与白宫的“集体失声”,揭开了中东新一轮博弈的残酷面纱。这场跨越也门、以色列、伊朗的多线角力,正将美国拖入战略泥潭。
自3月15日特朗普下令空袭也门以来,胡塞武装已九度宣称打击“杜鲁门”号。最新袭击中,该组织混合使用弹道导弹与无人机集群战术,试图突破美舰“密集阵”近防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五角大楼紧急从西太平洋抽调“卡尔·文森”号驰援中东,两艘核动力航母齐聚狭小海域,这种兵力投放在冷战后尚属首次。军事专家指出,胡塞武装可能运用伊朗提供的电子干扰技术,在红海复杂水文环境中实施“饱和攻击”。
本·古里安机场的防空警报暴露出以色列的防御漏洞。3月25日,胡塞武装发射的“征服者-2”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达8马赫)突破以军“箭-3”反导系统,导致该国际枢纽瘫痪6小时。这种采用乘波体设计的武器,其突防能力远超美以现役拦截系统上限。更令西方警觉的是,胡塞武装库存中疑似存在射程2000公里的“火山-3”改进型导弹,可覆盖地中海东岸所有美军基地。
美军针对胡塞武装导弹专家卡西姆的斩首行动,暴露出新型作战模式的伦理困境。3月26日,当这位掌握固体燃料技术的专家进入萨那郊外住所时,AGM-114R9X“飞刀导弹”穿透三层混凝土墙体精确引爆。这种配备旋转刀片的特种弹药,虽避免附带伤亡,却引发国际社会对“超视距暗杀”合法性的质疑。五角大楼内部文件显示,2024年已在也门实施17次类似行动,但胡塞武装导弹袭击频率反增23%。
特朗普政府将矛头指向伊朗的操作,反使局势复杂化。德黑兰虽否认向胡塞武装提供军援,但俄乌冲突爆发后,伊朗经伊拉克陆路向也门输送武器的频次提升40%。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分析,胡塞武装现有超过850枚中程弹道导弹,其“蜂群战术”可同时消耗美军价值360万美元/枚的标准-6拦截弹。这种“非对称消耗”正在掏空美军战略储备。
当“卡尔·文森”号航母的F-35C舰载机群掠过亚丁湾时,胡塞武装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视频,操作员在沙漠中用平板电脑锁定海上移动目标。这场传统武力与智能混合战争的碰撞,或许预示着中东权力游戏规则的彻底改写。